四种网络模式
bridge 桥接模式、host 模式、container 模式和 none 模式 ,启动容器时可以使用 –net 参数指定,默认是桥接模式。
网络初始化的过程
初始化设备 —> 初始化bridge —> 初始化iptables —> 初始化ip foward(内核路由转发) — > register network job function —> end
1. host模式
Docker使用了Linux的Namespaces技术来进行资源隔离,如PID Namespace隔离进程,Mount Namespace隔离文件系统,Network Namespace隔离网络等。一个Network Namespace提供了一份独立的网络环境,包括网卡、路由、Iptable规则等都与其他的Network Namespace隔离。一个容器一般会分配一个独立的Network Namespace。
如果启动容器的时候使用host模式,那么这个容器将不会获得一个独立的Network Namespace,而是和宿主机共用一个Network Namespace。容器将不会虚拟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等,而是使用宿主机的IP和端口。
例如,我们在192.168.6.250/24的机器上用host模式启动一个含有web应用的Docker容器,监听tcp80端口。当我们在容器中执行任何类似ifconfig命令查看网络环境时,看到的都是宿主机上的信息。而外界访问容器中的应用,则直接使用192.168.6.250:80即可,不用任何NAT转换,就如直接跑在宿主机中一样。
2. container模式
在理解了host模式后,这个模式也就好理解了。这个模式指定新创建的容器和已经存在的一个容器共享一个Network Namespace,而不是和宿主机共享。新创建的容器不会创建自己的网卡,配置自己的IP,而是和一个指定的容器共享IP、端口范围等。在这种模式下的 Docker Container 可以通过 localhost 来访问 namespace 下的其他容器,传输效率较高。虽然多个容器共享网络环境,但是多个容器形成的整体依然与宿主机以及其他容器形成网络隔离,这种模式还节约了一定数量的网络资源。
3. none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容器内部就只能使用 loopback 网络设备,不会再有其他的网络资源,也就是说,这个Docker容器没有网卡、IP、路由等信息。
这种方式将网络创建的责任完全交给用户,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复杂的网络,也可以通过link容器实现通信。。
4. bridge模式(默认)
此模式会为每一个容器分配Network Namespace、设置IP等,并将一个主机上的Docker容器连接到一个虚拟网桥上。当Docker server启动时,会在主机上创建一个名为docker0的虚拟网桥,此主机上启动的Docker容器会连接到这个虚拟网桥上,虚拟网桥的工作方式和物理交换机类似,这样主机上的所有容器就通过交换机连在了一个二层网络中。接下来就要为容器分配IP了,Docker会从RFC1918所定义的私有IP网段中,选择一个和宿主机不同的IP地址和子网分配给docker0,连接到docker0的容器就从这个子网中选择一个未占用的IP使用。
Bridge 桥接模式的实现步骤如下:
- 1 Docker Daemon 利用 veth pair
技术,在宿主机上创建两个虚拟网络接口设备,假设为veth0和veth1。(veth设备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组成了一个数据的通道,数据从一个设备进入,就会从另一个设备出来。即无论哪一个
veth 接收到网络报文,都会将报文传输给另一方,veth设备常用来连接两个网络设备。) - 2 Docker Daemon 将 veth0 附加到 Docker Daemon 创建的 docker0
网桥上。保证宿主机的网络报文可以发往 veth0 - 3 Docker Daemon 将 veth1 添加到 Docker Container 所属的 namespace
下,并被改名为 eth0。如此一来,保证宿主机的网络报文若发往 veth0,则立即会被 eth0 接收,实现宿主机到Docker Container 网络的联通性;同时,也保证 Docker Container 单独使用 eth0,实现容器网络环境的隔离性。
在bridge模式下,连在同一网桥上的容器可以相互通信(若出于安全考虑,也可以禁止它们之间通信,方法是在DOCKER_OPTS变量中设置–icc=false,这样只有使用–link才能使两个容器通信)。
容器也可以与外部通信,我们看一下主机上的Iptable规则,可以看到这么一条
-A POSTROUTING -s 172.17.0.0/16 ! -o docker0 -j MASQUERADE
这条规则会将源地址为172.17.0.0/16的包(也就是从Docker容器产生的包),并且不是从docker0网卡发出的,进行源地址转换,转换成主机网卡的地址。举个例子:
假设主机有一块网卡为eth0,IP地址为10.10.101.105/24,网关为10.10.101.254。从主机上一个IP为172.17.0.1/16的容器中ping百度(180.76.3.151)。IP包首先从容器发往自己的默认网关docker0,包到达docker0后,也就到达了主机上。然后会查询主机的路由表,发现包应该从主机的eth0发往主机的网关10.10.105.254/24。接着包会转发给eth0,并从eth0发出去(主机的ip_forward转发应该已经打开)。这时候,上面的Iptable规则就会起作用,对包做SNAT转换,将源地址换为eth0的地址。这样,在外界看来,这个包就是从10.10.101.105上发出来的,Docker容器对外是不可见的。
那么,外面的机器是如何访问Docker容器的服务呢?创建一个含有web应用的容器,将容器的80端口映射到主机的80端口,然后查看Iptable规则的变化,发现多了这样一条规则:
-A DOCKER ! -i docker0 -p tcp -m tcp –dport 80 -j DNAT –to-destination 172.17.0.5:80
此条规则就是对主机eth0收到的目的端口为80的tcp流量进行DNAT转换,将流量发往172.17.0.5:80,也就是我们上面创建的Docker容器。所以,外界只需访问10.10.101.105:80就可以访问到容器中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