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
1.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
对象的组成部分包括:对象名,状态(属性),行为(操作)。类是对对象共有属性和行为的抽象,因此一个类定义的对象共享行为和属性。
类可以分为三种:实体类,接口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 实体类:实体类的对象表示现实世界中真实的实体,如人、物等。
- 接口类:接口类又称为边界类,接口类的对象为用户提供一种与系统合作交互的方式,分为人和系统两大类,其中人的接口可以显示屏、窗口、Web窗体、对话框、菜单、列表框、条形码、二维码或者用户与系统交互的其他方法。系统接口涉及到把数据发送到其他系统,或者从其他系统接受数据。控制类的对象用来控制活动流,充当协调者。
- 控制类:控制类用于描述一个用例所具有的事件流控制行为,控制一个用例中的事件顺序。控制类是控制其他类工作的类。每个用例通常有一个控制类,控制用例中的事件顺序,控制类也可以在多个用例间共用。其他类并不向控制类发送很多消息,而是由控制类发出很多消息。
总结
1.边界类,描述外部与系统内部交互的类;
2.控制类,控制其他类;
3.实体类,存储信息和相关行为的类;
2. 七大设计原则
3. UML图
用例图
类图
顺序(序列)图
序列图描述了消息如何在对象之间发送和接受。用于展示系统中的一个用例和多个对象的行为。
它和通信图的区别是序列图强调消息按时间顺序的交互,而通信图强调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的交互。
活动图
状态图
通信图
部署图
部署图用来显示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的物理架构。从部署图中可以了解到,软件和硬件组件之间的物理关系以及吹了界定啊的组件分布情况。使用部署图可以显示运行时系统的结构,同时还传达构成应用程序的硬件和软件元素的配置和部署方式。
UML图题目练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j7e7?p=181
4. 设计模式概念
5. 设计模式的分类
重点:创建型模式、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装饰模式,职责链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
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适用于不希望在抽象和实现之间有一个固定判定关系的情况。。
桥接模式和适配器模式都可用于将抽象部分与实现部分的分离。区别在于,它们分别适用于设计的不同阶段,桥接模式适用于设计的早期,即接口还没有进行实现的阶段,而如果接口已经实现但无法有效地工作时,可用适配器模式对已有的实现进行改造。
行为型模式
6. 数据流图(DFD)
基本概念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就是为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流、文件、加工,以及组成数据流或文件的数据项做出说明。
数据平衡原则
父图与子图之间的平衡
子图内平衡
数据流图案例
解题技巧
题目解析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j7e7?p=166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j7e7?p=167
数据库设计
1. 数据库设计过程
2. 三级模式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分为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概念模式也称为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外模式也称为用户模式或者子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对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内部记录类型、索引、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3. ER图
实体间联系类型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4. 数据库设计案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j7e7?p=17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W411j7e7?p=17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4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