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整理
文章目录
1.osl七层模型
-
(7)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DU)
-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操作)
-
人机交互窗口,把人的语言输入到计算机当中。
-
-
(6)表示层
-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人的语言翻译成计算机语言)
-
将接受到的数据翻译成二进制数组成的计算机语言,并对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工作
-
-
(5)会话层
-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如QQ传文件进行判断是否接收接收就建立会话,文件传完就关闭会话)
-
管理是否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关系
-
-
(4)传输层(数据段)
-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防火墙 端到端)
-
将上层数据分片加上端口号封装成数据段,或通过对报文头中的端口识别,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传输
-
-
(3)网络层(数据包)
-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
-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地方的逻辑地址(IP)封装成数据包,实现数据从源端到目的地的传输
-
-
(2)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
建立逻辑链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交换机,网卡)
-
将上层数据加上源和目的地方的物理地址(MAC)封装成数据帧,MAC地址是用来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建立数据链路,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以重新传数据帧
-
-
(1)物理层(比特流)
-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网卡,网线,光纤,集线器,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 报文头部和上层数据信息都是由二进制数组成的,物理层将这些二进制数字组成比特流转化成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2.TCP/IP协议的组成
-
(5)应用层
- HTTP FTP SMTP SNMP
- 应用层协议=传输层+端口号
- HTTP FTP SMTP SNMP
-
(4)传输层
- TCP UDP
-
(3)网络层
- ICMP IGMP IP ARP RARP
-
(2)数据链路层
- 同物理层
-
(1)物理层
-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3.封装
-
每一层将上层的协议包当成数据部分,加上自己的协议头部组成自己的协议包
-
链路层当中有一个type字段来表示我上一层是IP协议还是IPV6协议还是IPX协议
-
网络层当中有个protoctol字段用来表示我上层是TCP还是UDP
-
传输层当中有一个目标端口字段,用来表示上层是telnet还是ssh还是ftp
4.解封装
-
数据每经过一层,就会解开这一层的报文进入下一层(由下到上)
-
解封装到链路层的时候,判断DMAC地址是否是我,如果是说明无误,就会继续向上解封
-
解封装到网络层的时候,判断DIP地址是否是我,如果是说明无误,就会继续向上解封
-
解封装到传输层的时候,判断Dport地址是某某某,就会交给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处理
5.端到端点到点的解释
6.各层间通信
通讯关系层级对应,每层使用相同层数的协议连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6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