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最近几天在了解公司的一个业务,在看前同事做的一个面板的时候,看到一组数据,有点纳闷(根据相关逻辑替换数据后的结果如下)。总流失率竟然比添加流失率还高!虽然只高了一点点,但是看着还是很奇怪,难道不是同一条路径下的?
总流失率 | 分配流失率 | 添加流失率 |
---|---|---|
7.50% | 0.20% | 7.31% |
相关统计数据如下:
获客人数 | 分配人数 | 添加人数 |
---|---|---|
1000 | 998 | 925 |
二、探索数据“奥秘”
补充一个业务逻辑:新客进来之后会有一个分配企业号和添加企业号的过程,对应的会有分配的人数和添加人数,现在就是统计一下各个环节的流失率。
流程:获客->分配->添加
首先看一下统计逻辑是否有问题:
指标 | 算法 |
---|---|
总流失率 | 1-(添加人数/获客人数) |
分配流失率 | 1-(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添加流失率 | 1-(添加人数/分配人数) |
分配占比 | 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注:分配流失率和分配占比相加为1。
从统计的算法上看,将正常的数据相除,然后用1减去正常的数据,那就是流失部分,似乎没问题!
那为什么会少了呢?添加流失率还要乘以一个分配占比,这层漏斗也不是百分百,乘积肯定要比添加流失率小,但实际得到的总流失率却“逆势上涨”了。
接下来我把1
合并到分数中去,再观察,发现漏洞显现出来了:
指标 | 算法 |
---|---|
总流失率 | (获客人数-添加人数)/获客人数 |
分配流失率 | (获客人数-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添加流失率 | (分配人数-添加人数)/分配人数 |
分配占比 | 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如果没有我换个方式展示再看看:
先来算下通过拆分逻辑统计的总流失率:
再看看原来统计的总流失率:
分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已经变了,原本是获客人数-添加人数
得到的未添加人数,到后来变成了分配人数-添加人数
,所以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总的流失率比局部的还要大。
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呢?多算一步即可,把未添加人数算出来,如下:
获客人数 | 分配人数 | 添加人数 | 未添加人数 |
---|---|---|---|
1000 | 998 | 925 | 75 |
之后直接采用未添加人数,避免出现以上逻辑漏洞。
指标 | 算法 |
---|---|
总流失率 | 未添加人数/获客人数 |
分配流失率 | 1-(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添加流失率 | 未添加人数/分配人数 |
分配占比 | 分配人数/获客人数 |
最后得到的流失率应该如下图:
总流失率 | 分配流失率 | 添加流失率 |
---|---|---|
7.50% | 0.20% | 7.52% |
三、小结
从事数据工作这么久以来,接触过一些同事做好些需求都是在做逻辑正确的事,根据逻辑正确的逻辑取出相关数据,然后就直接丢给需求方,然后需求方一看数据,漏洞百出,返工!(当然,更多时候可能是“信以为真”,直接使用,因为需求方可能也对这个数据没有概念。后来换一个人取相同的数据,就会发现,对不上了……)
逻辑正确的事做起来是相当轻松的,但是生产中的数据可能会有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惊喜”干扰着正确的逻辑,所以需要做适当的数据清洗。验证数据是一件比较耗时间的活,需要你基于数据的一些维度验证数据是否有问题,有时候还要对业务有较多的了解。不过,验证数据也不是很难做到,沟通需求的时候,一般会了解到需求方的目标等,取完数据后,可以把自己当做是需求方,我拿这个数据要看什么什么,反复多看几遍,很多不符合逻辑的bug基本都可以揪出来。
作为数据工作人员,我奉承数据准确是一个基本原则,虽然常有时候费尽千辛万苦才把数据取出来,但是如果最后没有对数据准确性做验证,导致数据不可靠,那也是白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6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