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代理设计模式——我的理解
代理模式给某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对象,并由代理对象控制对原对象的引用
结构和图解
图解
结构
角色 | 作用 |
---|---|
抽象主题角色(Subject) | 声明了目标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这样一来在任何可以使用目标对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代理对象。 |
具体主题角色(RealSubject) | 也称为委托角色或者被代理角色。定义了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目标对象。 |
代理主题角色(Proxy) | 代理对象内部含有目标对象的引用,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操作目标对象;代理对象提供一个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以便可以在任何时候替代目标对象。代理对象通常在客户端调用传递给目标对象之前或之后,执行某个操作,而不是单纯地将调用传递给目标对象。 |
为什么要用代理模式?
- 中介隔离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客户类不想或者不能直接引用一个委托对象,而代理类对象可以在客户类和委托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其特征是代理类和委托类实现相同的接口。
- 开闭原则,增加功能: 可以通过给代理类增加额外的功能来扩展委托类的功能,这样做我们只需要修改代理类而不需要再修改委托类,符合代码设计的开闭原则。例如,预处理消息、过滤消息,以及事后对返回结果的处理等。
实例源码
实例
- 背景:小成希望买一台最新的顶配Mac电脑
- 冲突:国内还没上,只有美国才有
- 解决方案:寻找代购进行购买
代购(代理对象); 代替小成(真实对象); 去买Mac(间接访问的操作)
源码
- 抽象对象接口(Subject):声明(真实对象)需要让代购(代理对象)帮忙做的事(买Mac)
public interface Subject {
public void buyMac();
}
- 真实对象类(RealSubject),即”小成”
public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 Subject{
// 真实对象 操作
@Override
public void buyMac() {
System.out.println(”买一台Mac“);
}
}
- 代理对象类(Proxy),即”代购“,并通过代理类创建真实对象实例并访问其方法
public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 引用真实对象实例
private Subject realSubject;
public Proxy(Subject obj){
this.realSubject = obj;
}
// 代理对象 代替 真实对象 操作
@Override
public void buyMac{
// 调用真实对象的方法,进行代理购买Mac
realSubject.buyMac();
// 代理对象额外做的操作
this.WrapMac();
}
// 扩展功能
public void WrapMac(){
System.out.println(”用盒子包装好Mac“);
}
}
- 客户端调用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ubject proxySublect = new Proxy();
// 代理操作
proxySublect.buyMac();
}
}
优缺点
优点
- 代理对象作为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的中介,起到了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可以做到在符合开闭原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对象进行功能扩展。
缺点
- 我们得为每一个服务都得创建代理类,工作量太大,不易管理。同时接口一旦发生改变,代理类也得相应修改,增加了系统实现的复杂度。
- 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如果觉得不错,来关注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6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