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m 编辑器入门
1、什么是Vim编辑器
Vim是从 vi 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代码补完、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简单的来说, vi 是老式的字处理器,不过功能已经很齐全了,但是还是有可以进步的地方。vim 则可以说是程序开发者的一项很好用的工具。所有的 Unix Like 系统都会内建 vi 文书编辑器,其他的文书编辑器则不一定会存在。连 vim 的官方网站 (http://www.vim.org) 自己也说 vim 是一个程序开发工具而不是文字处理软件。
2、三种使用模式
基本上 vi/vim 共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
命令模式
(Command mode),输入模式
(Insert mode)和底线命令模式
(Last line mode)
-
命令模式
用户刚刚启动 vi/vim,便进入了命令模式。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而非输入字符。
如:按下i,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
常用的几个命令:
i
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输入字符。x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处的字符。:
切换到底线命令模式,以在最底一行输入命令。
若想要编辑文本:启动Vim,进入了命令模式,按下i,切换到输入模式。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
-
输入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i
就进入了输入模式。在输入模式中,可以使用以下按键:
- 字符按键以及Shift组合,输入字符
- ENTER,回车键,换行
- BACK SPACE,退格键,删除光标前一个字符
- DEL,删除键,删除光标后一个字符
- 方向键,在文本中移动光标
- HOME/END,左右移动光标
- Page Up/Page Down,上下移动光标
- Insert,切换光标为输入/替换模式,光标将变成竖线/下划线
- ESC,退出输入模式,切换到命令模式
-
底线命令模式
在命令模式下按下
:
(英文冒号)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可用的命令非常多。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基本的命令有(已经省略了冒号):
q
退出程序w
保存文件- 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
2、帐号管理
1、简介
Linux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用户的账号一方面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跟踪,并控制他们对系统资源的访问;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用户组织文件,并为用户提供安全性保护。
每个用户账号都拥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各自的口令。
用户在登录时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口令后,就能够进入系统和自己的主目录。
2、账号管理
1)useradd
添加用户
添加用户账号就是在系统中创建一个新账号,然后为新账号分配用户号、用户组、主目录和登录Shell等资源;
添加用户账号后,会在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等文件中加新用户的信息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参数:
-c
comment,指定一段注释性描述。-d
目录,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此目录不存在,则同时使用-m选项,可以创建主目录。-g
用户组,指定用户所属的用户组。-G
用户组,指定用户所属的附加组。-m
使用者主目录如不存在则自动建立。-s
Shell文件,指定用户的登录Shell。-u
用户号,指定用户的用户号,如果同时有-o
选项,则可以重复使用其他用户的标识号。
#! 创建用户 u1 ,并自动创建用户主目录
[root@bogon /]# useradd -m u1
#! 查看用户目录
[root@bogon /]# cd home
[root@bogon home]# ls
tuwer u1
#! 查看 passwd 内容;新用户信息u1已添加
[root@bogon home]# cd /
[root@bogon /]# cat etc/passwd
root:x:0:0:root:/root:/bin/bash
#! 省略...
tuwer:x:1000:1000:Tuwer:/home/tuwer:/bin/bash
u1:x:1001:1001::/home/u1:/bin/bash
2)su
切换用户
su 用户名
- 从普通用户切换到root用户,还可以使用命令:
sudo 用户名
- 在终端输入
exit
或logout
或使用快捷方式ctrl+d
,可以退回到原来用户;ctrl+d也是执行的exit命令 - root切换其他用户使用su命令可以直接切换,无需密码
- 其他用户切换root不管是su或sudo,都需要密码
$
表示普通用户#
表示超级用户,也就是root用户
3)userdel
删除用户
如果一个用户的账号不再使用,可以从系统中删除。
删除用户账号就是要将
/etc/passwd
等系统文件中的该用户记录删除,必要时还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 查看用户目录
[root@bogon home]# ls
tuwer u1
#! 删除用户 u1,并包括用户主目录
[root@bogon home]# userdel -r u1
#! 查看用户目录
[root@bogon home]# ls
tuwer
-r
参数表示同时删除用户的主目录
4)usermod
修改账号
修改用户账号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用户的有关属性,如用户号、主目录、用户组、登录Shell等。
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
常用的选项包括-c
, -d
, -m
, -g
, -G
, -s
, -u
以及-o
等,这些选项的意义与useradd命令中的选项一样,可以为用户指定新的资源值。
#! 添加用户 u1,并创建主目录
[root@bogon home]# useradd -m u1
#! 查看主目录
[root@bogon home]# ls
tuwer u1
#! 修改用户 u1:把主目录改为 123;既修改 passwd 等文件中信息,也修改 主目录名称
[root@bogon home]# usermod -m -d 123 u1
[root@bogon home]# ls
123 tuwer
3、passwd
口令管理
用户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户口令的管理。用户账号刚创建时没有口令,但是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指定口令后才可以使用,即使是指定空口令。
- 指定和修改用户口令的Shell命令是
passwd
- 超级用户可以为自己和其他用户指定口令,普通用户只能用它修改自己的口令。
[root@bogon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选项:
-l
lock,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u
口令解锁-d
使账号无口令,即清除口令-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
4、hostname
修改主机名
需要 root 用户操作;这种修改是临时的,重启系统后恢复成原来的
[root@bogon /]# hostname tuwer
修改后重启终端
[root@tuwer /]#
3、用户组管理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
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1、groupadd
添加用户组
[root@bogon /]#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名
参数:
-g
GID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GID)。-o
一般与-g
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 添加用户组
[root@bogon /]# groupadd ajun
#! 查看用户组
[root@bogon /]# nl etc/group
#! 省略...
67 tuwer:x:1000:
68 ajun:x:1001:
2、groupdel
删除用户组
[root@bogon /]# groupdel 用户组名
3、groupmod
修改用户组
[root@bogon /]#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名
参数:
-g
GID 为用户组指定新的组标识号。-o
与-g选项同时使用,用户组的新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n
新用户组 将用户组的名字改为新名字
4、newgrp
切换用户组
如果一个用户同时属于多个用户组,那么用户可以在用户组之间切换,以便具有其他用户组的权限。
用户可以在登录后,使用命令
newgrp
切换到其他用户组,这个命令的参数就是目的用户组。注意:如果当前用户不在这个组中,无法切换。
[root@bogon /]# newgrp 目的用户组
5、与账号相关的文件
1)/etc/passwd
-
用户管理工作涉及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
-
Linux系统中的每个用户都在 /etc/passwd 文件中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
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
-
/etc/passwd 中一行记录对应着一个用户,每行记录又被冒号
:
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和具体含义如下: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
用户名
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
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
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
.
,并且不使用连字符-
和加号+
打头。 -
口令
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
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 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
shadow
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
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
”或者*
-
用户标识号
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
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
通常用户标识号的取值范围是0~65 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
组标识号
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
它对应着
/etc/group
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
注释性描述
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
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 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作 finger 命令的输出。
-
主目录
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
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
shell
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 Shell), csh(C Shell), ksh(Korn Shell), tcsh(TENEX/TOPS-20 type C Shell), bash(Bourne Again Shell)等。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用户的登录Shell也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
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 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
-
伪用户(pseudo users):这些用户在/etc/passwd文件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它们的登录Shell为空。它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属主的要求。
2)/etc/shadow
由于/etc/passwd文件是所有用户都可读的,如果用户的密码太简单或规律比较明显的话,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就能够很容易地将它破解,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Linux系统都把加密后的口令字分离出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中,这个文件是/etc/shadow文件。超级用户才拥有该文件读权限,这就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
/etc/shadow中的记录行与/etc/passwd中的一一对应,它由pwconv命令根据/etc/passwd中的数据自动产生
文件格式与/etc/passwd类似,由若干个字段组成,字段之间用”:”隔开。这些字段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 登录名:是与/etc/passwd文件中的登录名相一致的用户账号
- 口令:字段存放的是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长度为13个字符。如果为空,则对应用户没有口令,登录时不需要口令;如果含有不属于集合 { ./0-9A-Za-z }中的字符,则对应的用户不能登录。
-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表示的是从某个时刻起,到用户最后一次修改口令时的天数。时间起点对不同的系统可能不一样。例如在SCO Linux 中,这个时间起点是1970年1月1日。
- 最小时间间隔:指的是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的最小天数。
- 最大时间间隔:指的是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 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
- 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 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
3)/etc/group
-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都存放在/etc/group文件中。
-
将用户分组是 Linux 系统中对用户进行管理及控制访问权限的一种手段。
-
每个用户都属于某个用户组;一个组中可以有多个用户,一个用户也可以属于不同的组。
-
当一个用户同时是多个组中的成员时,在/etc/passwd文件中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主组,也就是登录时所属的默认组,而其他组称为附加组。
-
用户要访问属于附加组的文件时,必须首先使用
newgrp
命令使自己成为所要访问的组中的成员。 -
文件的格式也类似于/etc/passwd文件,由冒号
:
隔开若干个字段,这些字段有: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 组名:是用户组的名称,由字母或数字构成。与/etc/passwd中的登录名一样,组名不应重复。
- 口令:存放的是用户组加密后的口令字。一般Linux 系统的用户组都没有口令,即这个字段一般为空,或者是*。
- 组标识号:与用户标识号类似,也是一个整数,被系统内部用来标识组。
- 组内用户列表:是属于这个组的所有用户的列表,不同用户之间用逗号(,)分隔。这个用户组可能是用户的主组,也可能是附加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7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