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Proto,Recv-Q,Send-Q等列的具体含义
Proto:协议名
Recv-Q:网络接收队列
表示收到的数据已在本地接收缓冲,但是还有多少没有被进程取走,recv()。如果接收队列Recv-Q一直处于阻塞状态,可能是遭受了拒绝服务 denial-of-service 攻击。
send-Q:网路发送队列
对方没有收到的数据或者说没有Ack的,还是本地缓冲区.
如果发送队列Send-Q不能很快的清零,可能是有应用向外发送数据包过快,或者是对方接收数据包不够快。
recv-Q、send-Q这两个值通常应该为0,如果不为0可能是有问题的。packets在两个队列里都不应该有堆积状态。可接受短暂的非0情况。
2. Local Address:本地地址
- 0.0.0.0:2000:表示监听服务器上所有ip地址的2000端口(0.0.0.0表示本地所有ip)
- :::2000:也表示监听本地所有ip的2000端口。和 0.0.0.0:2000 的区别是这里表示的是IPv6地址,0.0.0.0表示的是本地所有IPv4地址。
- “:::” 这三个 : 的前两个 “::” ,是 “0:0:0:0:0:0:0:0” 的缩写,相当于IPv6的 “0.0.0.0” 。表示本机的所有IPv6地址,第三个 : 是IP和端口的分隔符
- 127.0.0.1:8080:表示监听本机的loopback地址的8080端口。如果某个服务只监听了回环地址,那么只能在本机进行访问,无法通过tcp/ip 协议进行远程访问
- ::1:9000:表示监听IPv6的回环地址的9000端口,::1这个表示IPv6的loopback地址
3. Foreign Address:外部地址
与本机端口通信的外部socket。显示规则与 Local Address 相同
4. State:状态
链路状态,共有11种。state列共有12中可能的状态,前面11种是按照TCP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和TCP连接断开的四次挥手过程来描述的。
状态参数主要有:
LISTEN
:首先服务端需要打开一个socket进行监听,状态为LISTEN。来自远方TCP端口的连接请求SYN_SENT
:客户端通过应用程序调用connect进行active open。于是客户端tcp发送一个SYN以请求建立一个连接,状态置为SYN_SENT。在发送连接请求后等待匹配的连接请求SYN_RECV
:服务端应发出ACK确认客户端的 SYN,同时自己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状态置为SYN_RECV。在收到和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后等待对连接请求的确认ESTABLISHED
: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双方可以进行或已经在数据交互了。代表一个打开的连接,数据可以传送给用户FIN-WAIT-1
:主动关闭(active close)端应用程序调用close,于是其TCP发出FIN请求主动关闭连接,之后进入FIN_WAIT1状态。等待远程TCP连接中断请求,或先前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CLOSE-WAIT
:被动关闭(passive close)端TCP接到FIN后,就发出ACK以回应FIN请求(它的接收也作为文件结束符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并进入CLOSE_WAIT。等待从本地用户发来的连接中断请求FIN-WAIT-2
:主动关闭端接到ACK后,就进入了 FIN-WAIT-2。从远程TCP等待连接中断请求LAST-ACK
:被动关闭端一段时间后,接收到文件结束符的应用程序将调用CLOSE关闭连接。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 FIN,等待对方的ACK,这就进入了LAST-ACK。等待原来发向远程TCP的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TIME-WAIT
:在主动关闭端接收到FIN后,TCP 就发送ACK包,并进入TIME-WAIT状态。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远程TCP接收到连接中断请求的确认CLOSING
:比较少见。等待远程TCP对连接中断的确认CLOSED
:被动关闭端在接受到ACK包后,就进入了closed的状态。链接结束,没有任何连接状态
状态参数补充:
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该标志只在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时有效,表示一个新的TCP连接请求
ACK:确认编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是对TCP请求的确认标志,同时提示对端系统已成功接收所有数据
FIN:结束标志(Finish),用来结束一个TCP对话,但对应端口仍处于开放状态,等待接收后续数据
5. PID/Program:
PID即进程id,Program即使用该socket的应用程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7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