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1:计算机概述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计算机网络—笔记1:计算机概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指一个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通俗的讲,就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即无主从关系)的计算机系统集合。

1. 概念
	1. 网络:许多计算机连在一起。     比如一个机房里通过局域网连接。
	2. 互联网(internet,第一个字母小写):许多网络连在一起。     比如多个机房通过路由器连接。
	3. 因特网(Internet,第一个字母大写):特指指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

2. 因特网的发展阶段
	1. 互联网发展 1983
	2.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1985
		* 学校网/企业网-->地区网-->主干网
	3. 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983 基于TCP/IP协议(IPV4没有考虑太多的安全因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越靠近中心层,网速越快,一些电信设置的服务器一般在第二层,所以一些网站想要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速度,一般会在第二层的各个ISP处设置服务器,如果只设置一个,会降低访问速度。

1.2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作用:
	1. 连通性:按计算机间彼此连接,交换信息
	2. 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

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从组成部分来看,由如下组成:
	1. 硬件:指主机(也称端系统)、通信链路(双绞线、光纤等)、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通信处理机(网卡等)等
	2. 软件:比如QQ、电子邮件等
	3. 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计算机间必须遵守协议才能通信顺利。

2. 从工作方式上看,由:
	1. 核心部分:由大量的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是边缘部分内主机间通信的中介。
	2. 边缘部分:指供计算机连接的因特网,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的部分。

3. 从功能上看,也可以说从逻辑上,由:
	1. 通信子网(主机间的东西):供计算机间进行通信。		表现为OSI模型的上三层。
	2. 资源子网(主机内的东西):供计算机使用其他计算机的资源。比如:百度云。    表现为OSI模型的下三层。
		* 资源子网包括:
			1. 软件资源
			2. 硬件资源
			3. 数据

注意:计算机网络资源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数据通信

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6 两种传输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广播式网络不需要网络层,只需要下2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而数据链路层想使用物理层必须通过服务访问点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而广域网使用P2P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 三种交换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1 电路交换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电路交换:

    1. 建立连接:两台设备通讯前,需要通过交换机选择连接路径
    2. 数据传输:传输数据,该连接的端口和线路被占用,其他的设备不能使用
    3. 断开连接:释放资源
  • 电路交换机适合于:

    1. 数据量很大的实时性传输(比如语音视频、电话)
    2. 核心路由器之间可以使用电路交换
  • 特点:

    1. 缺点:需要建立连接,连接后才能通讯。即端口是专用的,会被占用。
    2. 优点:能够进行实时性传输,时延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2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报文交换(存储-转发):
    1. 封装数据:用户数据不分组,直接加上源地址,目的地址、校验码等辅助信息后封装成报文
    2. 存储:将报文传送到相邻结点,该结点接受整个报文后才能进行转发操作
    3. 转发:将接受到的完整报文根据转发表,发送给下一个结点
  • 特点:
    1. 优点:可以实现不同链路之间不同数据率的转换;可以实现格式转换;实现差错控制
    2. 缺点:传输文件大;延迟很大;增加了缓冲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3 分组交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会将要传送的数据分成诺干组,每一组用首部来标识目的地,每一组独立传输,走的路径可能不一样(一般是走两个通讯点间的最短路径)

  • 特点:

    1. 不需要建立连接,即不会存在端口占用的情况
    2. 多台设备进行通讯时,如果同时需要用公共网络中的某一段连接,会进行排队,依次通过。
    3. 中间的绿色路由器能够存储转发数据。因为要进行排列等待,会暂时存储数据。
    • 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 缺点:有时延,有时间开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3.1 数据报方式

(1)采用数据报方式通信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3.2 虚电路方式

(1)采用虚电路方式通信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3.3 数据报方式 vs 虚电路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7.4 三种交换方式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8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 速率:数字信道每秒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b/s、kb/s、Mb/s、Gb/s。不是B/s, B是字节,b才是位,1Byte = 8 bit

    • 数字信道:同一台计算机通过一个网卡看电视和听音乐,是两个信道。
  2. 带宽:数字信道上能传输的最高速率

  3.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单位b/s…比如一台电脑通过一个网卡看电视和听歌,该网卡的吞吐量是两个信道的速率之和。

  4. 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 *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往返时间:从发送方发送,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

  7. 利用率:
    1.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数据通过时间 + 无数据通过时间)
    2.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由上图可知:并不是利用率越高越好。

1.9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1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的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2. 上下层间的接口又叫服务服务访问点SAP, 即接口是使用服务的入口地址。
  3. 每一层既可以使用下一层的服务,又要向上一层提供本层的服务。

2.2 服务的分类

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可以分为三类:

2.2.1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可靠服务和不可靠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3 有应答服务和无应答服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OSI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下3层是点到点通信,而上4层是端到端通信。故自下而上中传输层是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

  1. 分层的好处:各层独立,耦合度降低,更加灵活;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 层数多少要适当。

2.3.1 应用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2 表示层

## 2.3.1 应用层

2.3.3 会话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4 传输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端到端的管理都是传输层负责的,比如建立、维护、拆除端到端的连接。
    注意与会话层区别,会话层是建立、维护、拆除会话

2.5.5 网络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拥塞控制是从整个网络的角度去考虑,去解决网络拥塞。故其是网络层特有的。

2.5.6 数据链路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7 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OSI模型 vs TCP/I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无论是OSI还是TCP/IP,其在传输过程中,路由器都只涉及下三层,因此从下到上第一个提供端服务的是传输层

2.4.1 相同点

* 相同点
	1. 都分层
	2. 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即每层都有自己独立的协议,不会与上下层耦合)
	3. 都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即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通信)

2.4.2 不同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TCP/IP是先有实际后有理论,是实际执行的标标准。而OSI是先有理论,再有实际。

2.5 五层参考模型(OSI与TCP/IP的折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物理层的接口是网卡的接口
  2. 数据链路层的接口是MAC地址(网卡地址)
  3. 网络层的接口是IP地址(网络地址)
  4. 传输层的接口是端口号
  5. 应用层的接口是用户界面

五层协议对应的数据单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1. 图中,自上而下,除了应用层和物理层,都在PDU上加上信息,图中是加入的主要信息,事实上还有控制信息。
  2. 数据在传输层称为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网络层称为分组或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陈为, 物理层称为比特

计算机间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可忽略

(1)网络排错:

  • 从底层到高层依次排除。 网线插没插、ip地址连接对不对、软件有没有恶意插件等等

(2)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

	1. 物理层安全   
	2. 数据链路层安全         ADSL拨号上网  AP网卡上网
	3. 网络安全层			 哪些互联网能够访问,哪些不能
	4. 应用层安全             sql注入漏斗	上传漏洞

(3)作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84677.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