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题目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N阶矩阵A,输出A的M次幂(M是非负整数)
例如:
A =
1 2
3 4
A的2次幂
7 10
15 22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一个正整数N、M(1<=N<=30, 0<=M<=5),表示矩阵A的阶数和要求的幂数
接下来N行,每行N个绝对值不超过10的非负整数,描述矩阵A的值
输出格式
输出共N行,每行N个整数,表示A的M次幂所对应的矩阵。相邻的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入样例
2 2
1 2
3 4
输出样例
7 10
15 22
二、代码
#include<stdio.h>
//先定义一个矩阵类型的结构体,里面封装一个二维数组
typedef struct matrix{
int arr[30][30];
}MatRix;
int main(){
MatRix a,b,c;
int N,M,i,j,z,k;//N,M分别为阶数与所要求的幂数。其余变量均为循环变量
scanf("%d%d",&N,&M);
//矩阵的初始化
for(i=0;i<N;i++)
for(j=0;j<N;j++)
scanf("%d",&a.arr[i][j]);
b=a;
//根据所要求的幂数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幂为0,任何矩阵的0次幂等于一个同阶的单位矩阵
if(M==0){
for(i=0;i<N;i++){
for(j=0;j<N;j++){
if(i==j)
printf("1 ");
else
printf("0 ");
}
printf("\n");
}
}
//幂为1,它的幂即为本身
else if(M==1){
for(i=0;i<N;i++){
for(j=0;j<N;j++){
printf("%d ",a.arr[i][j]);
}
printf("\n");
}
}
//一般情况下得幂
else{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arr[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arr[i][j]+=a.arr[i][k]*b.arr[k][j];
}
}
}
a=c;//保存上一次矩阵计算的值,然后以该值进行下一次的计算
}
for(i=0;i<N;i++){
for(j=0;j<N;j++){
printf("%d ",c.arr[i][j]);
}
printf("\n");
}
}
return 0;
}
运行结果
三、小细节
代码中我没有直接定义三个二维数组,而是用结构体封装了二维数组 ,再去定义三个结构类型的变量,有人肯定纳闷了,这不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吗?差别是有的,请对比下面两个代码片段:
代码1:使用结构体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arr[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arr[i][j]+=a.arr[i][k]*b.arr[k][j];
}
}
}
a=c;//保存上一次矩阵计算的值,然后以该值进行下一次的计算
}
代码2:直接使用二维数组
//最外层循环以幂数为限制条件,因为矩阵的m次幂,一共要计算M-1次。故循环变量Z从1开始
for(z=1;z<M;z++){
for(i=0;i<N;i++){
for(j=0;j<N;j++){
c[i][j]=0;
for(k=0;k<N;k++){
//两个矩阵相乘特点:前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后一个数的行数,即k
c[i][j]+=a[i][k]*b[k][j];
}
}
}
for(i=0;i<N;i++){
for(j=0;j<N;j++){
a[i][j]=c[i][j];
}
}
}
对比可以发现,当一次矩阵计算完毕,要保存上一次计算的值时,利用结构体的优势是两个同类型之间可以直接赋值,连带结构体里的全部成员;而利用二维数组的话则不能直接赋值,还要进行二重循环遍历,逐一赋值。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这二重循环所耗费的时间是巨大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