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

vuex是什么?怎么使用?哪种功能场景使用它?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程序开发的状态管理模式。vuex 就是一个仓库,仓库里放了很多对象。其中 state 就是数据源存放地,对应于一般 vue 对象里面的 data 里面存放的数据是响应式的,vue 组件从 store 读取数据,若是 store 中的数据发生改变,依赖这相数据的组件也会发生更新它通过 mapState 把全局的 stategetters 映射到当前组件的 computed 计算属性

  • vuex 一般用于中大型 web 单页应用中对应用的状态进行管理,对于一些组件间关系较为简单的小型应用,使用 vuex 的必要性不是很大,因为完全可以用组件 prop 属性或者事件来完成父子组件之间的通信,vuex 更多地用于解决跨组件通信以及作为数据中心集中式存储数据。
  • 使用Vuex解决非父子组件之间通信问题 vuex 是通过将 state 作为数据中心、各个组件共享 state 实现跨组件通信的,此时的数据完全独立于组件,因此将组件间共享的数据置于 State 中能有效解决多层级组件嵌套的跨组件通信问题

vuexState 在单页应用的开发中本身具有一个“数据库”的作用,可以将组件中用到的数据存储在 State 中,并在 Action 中封装数据读写的逻辑。这时候存在一个问题,一般什么样的数据会放在 State 中呢? 目前主要有两种数据会使用 vuex 进行管理:

  • 组件之间全局共享的数据
  • 通过后端异步请求的数据

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 stateVuex 使用单一状态树,即每个应用将仅仅包含一个store 实例。里面存放的数据是响应式的,vue 组件从 store 读取数据,若是 store 中的数据发生改变,依赖这相数据的组件也会发生更新。它通过 mapState 把全局的 stategetters 映射到当前组件的 computed 计算属性
  • mutations:更改Vuexstore中的状态的唯一方法是提交mutation
  • gettersgetter 可以对 state 进行计算操作,它就是 store 的计算属性虽然在组件内也可以做计算属性,但是 getters 可以在多给件之间复用如果一个状态只在一个组件内使用,是可以不用 getters
  • actionaction 类似于 muation, 不同在于:action 提交的是 mutation,而不是直接变更状态action 可以包含任意异步操作
  • modules:面对复杂的应用程序,当管理的状态比较多时;我们需要将vuexstore对象分割成模块(modules)

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modules:项目特别复杂的时候,可以让每一个模块拥有自己的statemutationactiongetters,使得结构非常清晰,方便管理

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回答范例

思路

  • 给定义
  • 必要性阐述
  • 何时使用
  • 拓展:一些个人思考、实践经验等

回答范例

  1. Vuex 是一个专为 Vue.js 应用开发的 状态管理模式 + 库 。它采用集中式存储,管理应用的所有组件的状态,并以相应的规则保证状态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
  2. 我们期待以一种简单的“单向数据流”的方式管理应用,即状态 -> 视图 -> 操作单向循环的方式。但当我们的应用遇到多个组件共享状态时,比如:多个视图依赖于同一状态或者来自不同视图的行为需要变更同一状态。此时单向数据流的简洁性很容易被破坏。因此,我们有必要把组件的共享状态抽取出来,以一个全局单例模式管理。通过定义和隔离状态管理中的各种概念并通过强制规则维持视图和状态间的独立性,我们的代码将会变得更结构化且易维护。这是vuex存在的必要性,它和react生态中的redux之类是一个概念
  3. Vuex 解决状态管理的同时引入了不少概念:例如statemutationaction等,是否需要引入还需要根据应用的实际情况衡量一下:如果不打算开发大型单页应用,使用 Vuex 反而是繁琐冗余的,一个简单的 store 模式就足够了。但是,如果要构建一个中大型单页应用,Vuex 基本是标配。
  4. 我在使用vuex过程中感受到一些等

可能的追问

  1. vuex有什么缺点吗?你在开发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吗?
  • 刷新浏览器,vuex中的state会重新变为初始状态。解决方案-插件 vuex-persistedstate
  1. actionmutation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区分它们?
  • action中处理异步,mutation不可以
  • mutation做原子操作
  • action可以整合多个mutation的集合
  • mutation 是同步更新数据(内部会进行是否为异步方式更新数据的检测) $watch 严格模式下会报错
  • action 异步操作,可以获取数据后调佣 mutation 提交最终数据
  • 流程顺序:“相应视图—>修改State”拆分成两部分,视图触发ActionAction再触发Mutation`。
  • 基于流程顺序,二者扮演不同的角色:Mutation:专注于修改State,理论上是修改State的唯一途径。Action:业务代码、异步请求
  • 角色不同,二者有不同的限制:Mutation:必须同步执行。Action:可以异步,但不能直接操作State

如何保存页面的当前的状态

既然是要保持页面的状态(其实也就是组件的状态),那么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 前组件会被卸载
  • 前组件不会被卸载

那么可以按照这两种情况分别得到以下方法:

组件会被卸载:

(1)将状态存储在LocalStorage / SessionStorage

只需要在组件即将被销毁的生命周期 componentWillUnmount (react)中在 LocalStorage / SessionStorage 中把当前组件的 state 通过 JSON.stringify() 储存下来就可以了。在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组件更新状态的时机。

比如从 B 组件跳转到 A 组件的时候,A 组件需要更新自身的状态。但是如果从别的组件跳转到 B 组件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 B 组件重新渲染的,也就是不要从 Storage 中读取信息。所以需要在 Storage 中的状态加入一个 flag 属性,用来控制 A 组件是否读取 Storage 中的状态。

优点:

  • 兼容性好,不需要额外库或工具。
  • 简单快捷,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

缺点:

  • 状态通过 JSON 方法储存(相当于深拷贝),如果状态中有特殊情况(比如 Date 对象、Regexp 对象等)的时候会得到字符串而不是原来的值。(具体参考用 JSON 深拷贝的缺点)
  • 如果 B 组件后退或者下一页跳转并不是前组件,那么 flag 判断会失效,导致从其他页面进入 A 组件页面时 A 组件会重新读取 Storage,会造成很奇怪的现象

(2)路由传值

通过 react-router 的 Link 组件的 prop —— to 可以实现路由间传递参数的效果。

在这里需要用到 state 参数,在 B 组件中通过 history.location.state 就可以拿到 state 值,保存它。返回 A 组件时再次携带 state 达到路由状态保持的效果。

优点:

  • 简单快捷,不会污染 LocalStorage / SessionStorage。
  • 可以传递 Date、RegExp 等特殊对象(不用担心 JSON.stringify / parse 的不足)

缺点:

  • 如果 A 组件可以跳转至多个组件,那么在每一个跳转组件内都要写相同的逻辑。

组件不会被卸载:

(1)单页面渲染

要切换的组件作为子组件全屏渲染,父组件中正常储存页面状态。

优点:

  • 代码量少
  • 不需要考虑状态传递过程中的错误

缺点:

  • 增加 A 组件维护成本
  • 需要传入额外的 prop 到 B 组件
  • 无法利用路由定位页面

除此之外,在Vue中,还可以是用keep-alive来缓存页面,当组件在keep-alive内被切换时组件的activated、deactivated这两个生命周期钩子函数会被执行
被包裹在keep-alive中的组件的状态将会被保留:

<keep-alive>
    <router-view v-if="$route.meta.keepAlive"></router-view>
</kepp-alive>

router.js

{
  path: '/',
  name: 'xxx',
  component: ()=>import('../src/views/xxx.vue'),
  meta:{
    keepAlive: true // 需要被缓存
  }
},

v-for 为什么要加 key

如果不使用 key,Vue 会使用一种最大限度减少动态元素并且尽可能的尝试就地修改/复用相同类型元素的算法。key 是为 Vue 中 vnode 的唯一标记,通过这个 key,我们的 diff 操作可以更准确、更快速

更准确:因为带 key 就不是就地复用了,在 sameNode 函数 a.key === b.key 对比中可以避免就地复用的情况。所以会更加准确。

更快速:利用 key 的唯一性生成 map 对象来获取对应节点,比遍历方式更快

如何从真实DOM到虚拟DOM

涉及到Vue中的模板编译原理,主要过程:

  1. 将模板转换成 ast 树, ast 用对象来描述真实的JS语法(将真实DOM转换成虚拟DOM)
  2. 优化树
  3. ast 树生成代码

用VNode来描述一个DOM结构

虚拟节点就是用一个对象来描述一个真实的DOM元素。首先将 template (真实DOM)先转成 ast ast 树通过 codegen 生成 render 函数, render 函数里的 _c 方法将它转为虚拟dom

v-show 与 v-if 有什么区别?

v-if真正的条件渲染,因为它会确保在切换过程中条件块内的事件监听器和子组件适当地被销毁和重建;也是惰性的:如果在初始渲染时条件为假,则什么也不做——直到条件第一次变为真时,才会开始渲染条件块。

v-show 就简单得多——不管初始条件是什么,元素总是会被渲染,并且只是简单地基于 CSS 的 “display” 属性进行切换。

所以,v-if 适用于在运行时很少改变条件,不需要频繁切换条件的场景;v-show 则适用于需要非常频繁切换条件的场景。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Vue模版编译原理知道吗,能简单说一下吗?

简单说,Vue的编译过程就是将template转化为render函数的过程。会经历以下阶段:

  • 生成AST树
  • 优化
  • codegen

首先解析模版,生成AST语法树(一种用JavaScript对象的形式来描述整个模板)。 使用大量的正则表达式对模板进行解析,遇到标签、文本的时候都会执行对应的钩子进行相关处理。

Vue的数据是响应式的,但其实模板中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响应式的。有一些数据首次渲染后就不会再变化,对应的DOM也不会变化。那么优化过程就是深度遍历AST树,按照相关条件对树节点进行标记。这些被标记的节点(静态节点)我们就可以跳过对它们的比对,对运行时的模板起到很大的优化作用。

编译的最后一步是将优化后的AST树转换为可执行的代码

虚拟 DOM 实现原理?

虚拟 DOM 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 3 部分:

  • 用 JavaScript 对象模拟真实 DOM 树,对真实 DOM 进行抽象;
  • diff 算法 — 比较两棵虚拟 DOM 树的差异;
  • pach 算法 — 将两个虚拟 DOM 对象的差异应用到真正的 DOM 树。

v-if 和 v-show 的区别

v-if 在编译过程中会被转化成三元表达式,条件不满足时不渲染此节点。

v-show 会被编译成指令,条件不满足时控制样式将对应节点隐藏 (display:none)

vue是如何实现响应式数据的呢?(响应式数据原理)

Vue2: 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 data 中所有的属性, Object.defineProperty 可以使数据的获取与设置增加一个拦截的功能,拦截属性的获取,进行依赖收集。拦截属性的更新操作,进行通知。

具体的过程:首先Vue使用 initData 初始化用户传入的参数,然后使用 new Observer 对数据进行观测,如果数据是一个对象类型就会调用 this.walk(value) 对对象进行处理,内部使用 defineeReactive 循环对象属性定义响应式变化,核心就是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重新定义数据。

Vue 怎么用 vm.$set() 解决对象新增属性不能响应的问题 ?

受现代 JavaScript 的限制 ,Vue 无法检测到对象属性的添加或删除。由于 Vue 会在初始化实例时对属性执行 getter/setter 转化,所以属性必须在 data 对象上存在才能让 Vue 将它转换为响应式的。但是 Vue 提供了 Vue.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 vm.$set (object, propertyName, value) 来实现为对象添加响应式属性,那框架本身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们查看对应的 Vue 源码:vue/src/core/instance/index.js

export function set (target: Array<any> | Object, key: any, val: any): any {
  // target 为数组  
  if (Array.isArray(target) && isValidArrayIndex(key)) {
    // 修改数组的长度, 避免索引>数组长度导致splcie()执行有误
    target.length = Math.max(target.length, key)
    // 利用数组的splice变异方法触发响应式  
    target.splice(key, 1, val)
    return val
  }
  // key 已经存在,直接修改属性值  
  if (key in target && !(key in Object.prototype))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const ob = (target: any).__ob__
  // target 本身就不是响应式数据, 直接赋值
  if (!ob) {
    target[key] = val
    return val
  }
  // 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我们阅读以上源码可知,vm.$set 的实现原理是:

  • 如果目标是数组,直接使用数组的 splice 方法触发相应式;
  • 如果目标是对象,会先判读属性是否存在、对象是否是响应式,最终如果要对属性进行响应式处理,则是通过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进行响应式处理( defineReactive 方法就是 Vue 在初始化对象时,给对象属性采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动态添加 getter 和 setter 的功能所调用的方法)

nextTick 使用场景和原理

nextTick 中的回调是在下次 DOM 更新循环结束之后执行的延迟回调。在修改数据之后立即使用这个方法,获取更新后的 DOM。主要思路就是采用微任务优先的方式调用异步方法去执行 nextTick 包装的方法

相关代码如下

let callbacks = [];
let pending = false;
function flushCallbacks() {
  pending = false; //把标志还原为false
  // 依次执行回调
  for (let i = 0; i < callbacks.length; i++) {
    callbacks[i]();
  }
}
let timerFunc; //定义异步方法  采用优雅降级
if (typeof Promise !== "undefined") {
  // 如果支持promise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timerFunc = () => {
    p.then(flushCallbacks);
  };
} else if (typeof MutationObserver !== "undefined") {
  // MutationObserver 主要是监听dom变化 也是一个异步方法
  let counter = 1;
  const observer = new MutationObserver(flushCallbacks);
  const textNode = document.createTextNode(String(counter));
  observer.observe(textNode, {
    characterData: true,
  });
  timerFunc = () => {
    counter = (counter + 1) % 2;
    textNode.data = String(counter);
  };
} else if (typeof setImmediate !== "undefined") {
  // 如果前面都不支持 判断setImmediate
  timerFunc = () => {
    setImmediate(flushCallbacks);
  };
} else {
  // 最后降级采用setTimeout
  timerFunc = () => {
    setTimeout(flushCallbacks, 0);
  };
}

export function nextTick(cb) {
  // 除了渲染watcher  还有用户自己手动调用的nextTick 一起被收集到数组
  callbacks.push(cb);
  if (!pending) {
    // 如果多次调用nextTick  只会执行一次异步 等异步队列清空之后再把标志变为false
    pending = true;
    timerFunc();
  }
}

v-model 是如何实现的,语法糖实际是什么?

(1)作用在表单元素上 动态绑定了 input 的 value 指向了 messgae 变量,并且在触发 input 事件的时候去动态把 message设置为目标值:

<input v-model="sth" />
//  等同于
<input     v-bind:value="message"     v-on:input="message=$event.target.value"
>
//$event 指代当前触发的事件对象;//$event.target 指代当前触发的事件对象的dom;//$event.target.value 就是当前dom的value值;//在@input方法中,value => sth;//在:value中,sth => value;

(2)作用在组件上 在自定义组件中,v-model 默认会利用名为 value 的 prop和名为 input 的事件

本质是一个父子组件通信的语法糖,通过prop和$.emit实现。 因此父组件 v-model 语法糖本质上可以修改为:

<child :value="message"  @input="function(e){message = e}"></child>

在组件的实现中,可以通过 v-model属性来配置子组件接收的prop名称,以及派发的事件名称。
例子:

// 父组件
<aa-input v-model="aa"></aa-input>
// 等价于
<aa-input v-bind:value="aa" v-on:input="aa=$event.target.value"></aa-input>

// 子组件:
<input v-bind:value="aa" v-on:input="onmessage"></aa-input>

props:{value:aa,}
methods:{
    onmessage(e){
        $emit('input',e.target.value)
    }
}

默认情况下,一个组件上的v-model 会把 value 用作 prop且把 input 用作 event。但是一些输入类型比如单选框和复选框按钮可能想使用 value prop 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使用 model 选项可以回避这些情况产生的冲突。js 监听input 输入框输入数据改变,用oninput,数据改变以后就会立刻出发这个事件。通过input事件把数据

e

m

i

t

v

m

o

d

e

l

i

n

p

u

t

emit 出去,在父组件接受。父组件设置v-model的值为input `

emitvmodelinputemit`过来的值。

Vue3.0 和 2.0 的响应式原理区别

Vue3.x 改用 Proxy 替代 Object.defineProperty。因为 Proxy 可以直接监听对象和数组的变化,并且有多达 13 种拦截方法。

相关代码如下

import { mutableHandlers } from "./baseHandlers"; // 代理相关逻辑
import { isObject } from "./util"; // 工具方法

export function reactive(target) {
  // 根据不同参数创建不同响应式对象
  return createReactiveObject(target, mutableHandlers);
}
function createReactiveObject(target, baseHandler) {
  if (!isObject(target)) {
    return target;
  }
  const observed = new Proxy(target, baseHandler);
  return observed;
}

const get = createGetter();
const set = createSetter();

function createGetter() {
  return function get(target, key, receiver) {
    // 对获取的值进行放射
    const res =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console.log("属性获取", key);
    if (isObject(res)) {
      // 如果获取的值是对象类型,则返回当前对象的代理对象
      return reactive(res);
    }
    return res;
  };
}
function createSetter() {
  return function 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t oldValue = target[key];
    const hadKey = hasOwn(target, key);
    const result =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if (!hadKey) {
      console.log("属性新增", key, value);
    } else if (hasChanged(value, oldValue)) {
      console.log("属性值被修改", key, value);
    }
    return result;
  };
}
export const mutableHandlers = {
  get, // 当获取属性时调用此方法
  set, // 当修改属性时调用此方法
};

对 React 和 Vue 的理解,它们的异同

相似之处:

  • 都将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核心库,而将其他功能如路由和全局状态管理交给相关的库;
  • 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能让你得到一个根据最佳实践设置的项目模板;
  • 都使用了Virtual DOM(虚拟DOM)提高重绘性能;
  • 都有props的概念,允许组件间的数据传递;
  • 都鼓励组件化应用,将应用分拆成一个个功能明确的模块,提高复用性。

不同之处 :

1)数据流

Vue默认支持数据双向绑定,而React一直提倡单向数据流

2)虚拟DOM

Vue2.x开始引入”Virtual DOM”,消除了和React在这方面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还是有各自的特点。

  • Vue宣称可以更快地计算出Virtual DOM的差异,这是由于它在渲染过程中,会跟踪每一个组件的依赖关系,不需要重新渲染整个组件树。
  • 对于React而言,每当应用的状态被改变时,全部子组件都会重新渲染。当然,这可以通过 PureComponent/shouldComponentUpdate这个生命周期方法来进行控制,但Vue将此视为默认的优化。

3)组件化

React与Vue最大的不同是模板的编写。

  • Vue鼓励写近似常规HTML的模板。写起来很接近标准 HTML元素,只是多了一些属性。
  • React推荐你所有的模板通用JavaScript的语法扩展——JSX书写。

具体来讲:React中render函数是支持闭包特性的,所以import的组件在render中可以直接调用。但是在Vue中,由于模板中使用的数据都必须挂在 this 上进行一次中转,所以 import 一个组件完了之后,还需要在 components 中再声明下。 4)监听数据变化的实现原理不同

  • Vue 通过 getter/setter 以及一些函数的劫持,能精确知道数据变化,不需要特别的优化就能达到很好的性能
  • React 默认是通过比较引用的方式进行的,如果不优化(PureComponent/shouldComponentUpdate)可能导致大量不必要的vDOM的重新渲染。这是因为 Vue 使用的是可变数据,而React更强调数据的不可变。

5)高阶组件

react可以通过高阶组件(HOC)来扩展,而Vue需要通过mixins来扩展。

高阶组件就是高阶函数,而React的组件本身就是纯粹的函数,所以高阶函数对React来说易如反掌。相反Vue.js使用HTML模板创建视图组件,这时模板无法有效的编译,因此Vue不能采用HOC来实现。

6)构建工具

两者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

  • React ==> Create React APP
  • Vue ==> vue-cli

7)跨平台

  • React ==> React Native
  • Vue ==> Weex

mixin 和 mixins 区别

mixin 用于全局混入,会影响到每个组件实例,通常插件都是这样做初始化的。

Vue.mixin({
  beforeCreate() {
    // ...逻辑        // 这种方式会影响到每个组件的 beforeCreate 钩子函数
  },
});

虽然文档不建议在应用中直接使用 mixin,但是如果不滥用的话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可以全局混入封装好的 ajax 或者一些工具函数等等。

mixins 应该是最常使用的扩展组件的方式了。如果多个组件中有相同的业务逻辑,就可以将这些逻辑剥离出来,通过 mixins 混入代码,比如上拉下拉加载数据这种逻辑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mixins 混入的钩子函数会先于组件内的钩子函数执行,并且在遇到同名选项的时候也会有选择性的进行合并。

MVVM的优缺点?

优点:

  • 分离视图(View)和模型(Model),降低代码耦合,提⾼视图或者逻辑的重⽤性: ⽐如视图(View)可以独⽴于Model变化和修改,⼀个ViewModel可以绑定不同的”View”上,当View变化的时候Model不可以不变,当Model变化的时候View也可以不变。你可以把⼀些视图逻辑放在⼀个ViewModel⾥⾯,让很多view重⽤这段视图逻辑
  • 提⾼可测试性: ViewModel的存在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编写测试代码
  • ⾃动更新dom: 利⽤双向绑定,数据更新后视图⾃动更新,让开发者从繁琐的⼿动dom中解放

缺点:

  • Bug很难被调试: 因为使⽤双向绑定的模式,当你看到界⾯异常了,有可能是你View的代码有Bug,也可能是Model的代码有问题。数据绑定使得⼀个位置的Bug被快速传递到别的位置,要定位原始出问题的地⽅就变得不那么容易了。另外,数据绑定的声明是指令式地写在View的模版当中的,这些内容是没办法去打断点debug的
  • ⼀个⼤的模块中model也会很⼤,虽然使⽤⽅便了也很容易保证了数据的⼀致性,当时⻓期持有,不释放内存就造成了花费更多的内存
  • 对于⼤型的图形应⽤程序,视图状态较多,ViewModel的构建和维护的成本都会⽐较⾼。

Vue生命周期钩子是如何实现的

  • vue的生命周期钩子就是回调函数而已,当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调用对应的钩子方法
  • 内部会对钩子函数进行处理,将钩子函数维护成数组的形式

Vue 的生命周期钩子核心实现是利用发布订阅模式先把用户传入的的生命周期钩子订阅好(内部采用数组的方式存储)然后在创建组件实例的过程中会一次执行对应的钩子方法(发布)

<script>
    // Vue.options 中会存放所有全局属性

    // 会用自身的 + Vue.options 中的属性进行合并
    // Vue.mixin({
    //     beforeCreate() {
    //         console.log('before 0')
    //     },
    // })
    debugger;
    const vm = new Vue({
        el: '#app',
        beforeCreate: [
            function() {
                console.log('before 1')
            },
            function() {
                console.log('before 2')
            }
        ]
    });
    console.log(vm);
</script>

相关代码如下

export function callHook(vm, hook) {
  // 依次执行生命周期对应的方法
  const handlers = vm.$options[hook];
  if (handlers) {
    for (let i = 0; i < handlers.length; i++) {
      handlers[i].call(vm); //生命周期里面的this指向当前实例
    }
  }
}

// 调用的时候
Vue.prototype._init = function (options) {
  const vm = this;
  vm.$options = mergeOptions(vm.constructor.options, options);
  callHook(vm, "beforeCreate"); //初始化数据之前
  // 初始化状态
  initState(vm);
  callHook(vm, "created"); //初始化数据之后
  if (vm.$options.el) {
    vm.$mount(vm.$options.el);
  }
};

// 销毁实例实现
Vue.prototype.$destory = function() {
     // 触发钩子
    callHook(vm, 'beforeDestory')
    // 自身及子节点
    remove() 
    // 删除依赖
    watcher.teardown() 
    // 删除监听
    vm.$off() 
    // 触发钩子
    callHook(vm, 'destoryed')
}

原理流程图

前端一面经典vue面试题(持续更新中)

Vue.mixin的使用场景和原理

  • 在日常的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在不同的组件中经常会需要用到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的代码,这些代码的功能相对独立,可以通过 Vuemixin 功能抽离公共的业务逻辑,原理类似“对象的继承”,当组件初始化时会调用 mergeOptions 方法进行合并,采用策略模式针对不同的属性进行合并。当组件和混入对象含有同名选项时,这些选项将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合并”;如果混入的数据和本身组件的数据冲突,会以组件的数据为准
  • mixin有很多缺陷如:命名冲突、依赖问题、数据来源问题

基本使用

<script>
    // Vue.options
    Vue.mixin({ // 如果他是对象 每个组件都用mixin里的对象进行合并
        data(){
            return {a: 1,b: 2}
        }
    });
    // Vue.extend
    Vue.component('my',{ // 组件必须是函数 Vue.extend  => render(xxx)
        data(){
            return {x:1}
        }
    }) 
    // 没有 new 没有实例  _init()
    // const vm = this
    new Vue({
        el:'#app',
        data(){ // 根可以不是函数 
            return {c:3}
        }
    })
</script>

相关源码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initMixin(Vue){
  Vue.mixin = function (mixin) {
    //   合并对象
      this.options=mergeOptions(this.options,mixin)
  };
}
};

// src/util/index.js
// 定义生命周期
export const LIFECYCLE_HOOKS = [
  "beforeCreate",
  "created",
  "beforeMount",
  "mounted",
  "beforeUpdate",
  "updated",
  "beforeDestroy",
  "destroyed",
];

// 合并策略
const strats = {};
// mixin核心方法
export function mergeOptions(parent, child) {
  const options = {};
  // 遍历父亲
  for (let k in parent) {
    mergeFiled(k);
  }
  // 父亲没有 儿子有
  for (let k in child) {
    if (!parent.hasOwnProperty(k)) {
      mergeFiled(k);
    }
  }

  //真正合并字段方法
  function mergeFiled(k) {
    // strats合并策略
    if (strats[k]) {
      options[k] = strats[k](parent[k], child[k]);
    } else {
      // 默认策略
      options[k] = child[k] ? child[k] : parent[k];
    }
  }
  return options;
}

双向数据绑定的原理

Vue.js 是采用数据劫持结合发布者-订阅者模式的方式,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来劫持各个属性的setter,getter,在数据变动时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要observe的数据对象进行递归遍历,包括子属性对象的属性,都加上setter和getter这样的话,给这个对象的某个值赋值,就会触发setter,那么就能监听到了数据变化
  2. compile解析模板指令,将模板中的变量替换成数据,然后初始化渲染页面视图,并将每个指令对应的节点绑定更新函数,添加监听数据的订阅者,一旦数据有变动,收到通知,更新视图
  3. Watcher订阅者是Observer和Compile之间通信的桥梁,主要做的事情是: ①在自身实例化时往属性订阅器(dep)里面添加自己 ②自身必须有一个update()方法 ③待属性变动dep.notice()通知时,能调用自身的update()方法,并触发Compile中绑定的回调,则功成身退。
  4. MVVM作为数据绑定的入口,整合Observer、Compile和Watcher三者,通过Observer来监听自己的model数据变化,通过Compile来解析编译模板指令,最终利用Watcher搭起Observer和Compile之间的通信桥梁,达到数据变化 -> 视图更新;视图交互变化(input) -> 数据model变更的双向绑定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94004.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