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提到事务,你肯定不陌生。在 MySQL中,InnoDB 是支持事务的,事务有4大特性,即 ACID(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隔离性。

事务的隔离级别

当数据库上有多个事务同时执行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脏读(dirty read)、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幻读(phantom read)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隔离级别”的概念。

MySQL 将隔离级别分为 4 个等级,分别是:

  • •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别的事务看到。

  • • 读提交(read committed):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做的变更才会被其他事务看到。

  • • 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总是跟这个事务在启动时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当然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未提交变更对其他事务也是不可见的。

  • • 串行化(serializable ):顾名思义是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当出现读写锁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我用一个例子说明这几种隔离级别。假设数据表 T 中只有一列,其中一行的值为 1。

create table T(c int)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c) values(1);

下面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两个事务的行为。

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例子:事务的隔离级别

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事务 A 会有哪些不同的返回结果,也就是图里面 V1、V2、V3 的返回值分别是什么。

  • • 若隔离级别是“读未提交”, 则 V1 的值就是 2。这时候事务 B 虽然还没有提交,但是结果已经被 A 看到了。因此,V2、V3 也都是 2。

  • • 若隔离级别是“读提交”,则 V1 是 1,V2 的值是 2。事务 B 的更新在提交后才能被 A看到。所以, V3 的值也是 2。

  • • 若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则 V1、V2 是 1,V3 是 2。之所以 V2 还是 1,遵循的就是这个要求:事务在执行期间看到的数据前后必须是一致的。

  • • 若隔离级别是“串行化”,则在事务 B 执行“将 1 改成 2”的时候,会被锁住。直到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才可以继续执行。所以从 A 的角度看, V1、V2 值是 1,V3 的值是 2。

这 4 个隔离级别是递增的,你隔离得越严实,出现的问题就越少(问题指的是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但效率也会越低。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注意不同的数据库的隔离级别是不一样的。

Oracle 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其实就是读提交,MySQL 默认是可重复读,因此对于一些从 Oracle 迁移到 MySQL 的应用,为保证数据库隔离级别的一致,你得将 MySQL 的隔离级别设置为读提交。

隔离级别的实现原理

事务隔离在实现上,数据库里面会创建一个视图,访问的时候以视图的逻辑结果为准。回到刚刚隔离级别的例子。

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例子:事务的隔离级别
  • •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事务启动时创建的(如图中标识1处),整个事务存在期间都用这个视图;

  • •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每个 SQL 语句开始执行的时候创建的(如图中标识2处);

  • • 在“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直接返回记录上的最新值,没有视图概念;

  • • “串行化”隔离级别下直接用加锁的方式来避免并行访问。

事务隔离的具体实现

在 MySQL 中,实际上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记录上的最新值,通过回滚操作,都可以得到前一个状态的值。

假设一个值从 1 被按顺序改成了 2、3、4,在回滚日志里面就会有类似下面的记录 :

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事务隔离的实现

当前值是 4,但是在查询这条记录的时候,不同时刻启动的事务会有不同的 read-view。如图中看到的,在视图 A、B、C 里面,这一个记录的值分别是 1、2、4,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对于 read-view A,要得到 1,就必须将当前值依次执行图中所有的回滚操作得到。

你会发现,即使现在有另外一个事务正在将 4 改成 5,这个事务跟 read-view A、B、C 对应的事务是不会冲突的。

那回滚日志总不能一直保留吧,什么时候删除呢?

系统会判断,当没有事务再需要用到这些回滚日志时,也就是当系统里没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 read-view 的时候,回滚日志会被删除。

因此在使用数据库时,应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

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由于这些事务随时可能访问数据库里面的任何数据,所以这个事务提交之前,数据库里面它可能用到的回滚记录都必须保留,这就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

小结

本文我们以一个例子回顾了事务的 4 种隔离级别,并介绍了隔离级别的实现原理。最后,介绍了事务的隔离实现是通过数据库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来记录不同版本的记录值的。

由于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存在多个版本,所以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应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

整理自极客时间《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杨同学technotes):MySQL的事务隔离及实现原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05693.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