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 基础篇 && 用例篇铺垫案例

导读:本篇文章讲解 软件测试- 基础篇 && 用例篇铺垫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

回顾上篇博客软件测试 – 概念篇

1、什么是需求

1、满足用户的期望【用户需求】
2、满足合同规定的文档(标准,规范,合同)所需要的条件和权限【软件需求】
软件需求,是用户需求的进一步细化,是具体的实现 和 规范。

2、什么是BUG?

1、只有但软件测试需求存在并且合理,如果软件功能和软件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文档)不匹配,就是软件错误(BUG)。
2、如果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文档)不存在,就以用户需求为基准,但同样是在 存在并合理的前提下,如果软件功能和用户需求不匹配,则视为软件错误(BUG)。

3、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就是向被测试的系统发起的一组集合。
这组集合包含了 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主要记住这4个】
【其实这组集合,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测试的功能模块,优先级(先测试那个),是否手动测试(手动测试,还是自动化测试)】

这里我们再来复习一下:测试环境是什么?
测试环境:被测系统所在主机上的操作系统,以及具体版本,而且 被测系统,还可能嵌套在某个系统执行,比如浏览器。此时浏览器的内核,以及版本号都需要提供。
测试用例 是 我们测试的依据

4、软件开发的五大模型

1、瀑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螺旋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增量模型 && 4、迭代模型
这两个模型的抗风险能力也不错!
简单来说: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系统,该系统需要 4个模块 ABCD。
增量模型: 将4个模块分为两个部分【AB,CD】,先完成 AB 模块,然后再来完成 CD 模块。【使每部分的开发联系起来】
迭代模型:先将4个模块的基础 框架搞定,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完善4个部分的一些代码。【你可以理解为盖房子,先打好基础,然后再一层层完善。】

5、敏捷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核心思想:轻流程,轻文档,重目标,重产出,响应变化,

软件测试的两大模型

V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础篇

从这篇博文开始,我们将作为一名刚刚加入测试团队的菜鸟,开始一次测试之旅。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以下问题: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如何描述一个bug
如何定义bug的级别
bug的生命周期
产生争执怎么办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先回顾一个点: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1、需求分析
2、计划【时间,人员,功能的方向和范围】
3、设计【功能,框架,算法】
4、编码
5、测试
6、运行维护

那么,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包含哪几个部分?

1、需求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测试计划
下面只是列举了一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测试设计 / 测试开发
根据需求,写出测试用例

4、测试执行
此时开发已经完成,执行测试用例,验证功能,
在验证功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 软件功能与需求不相符的七情,也就是出BUG了。
于是,测试人员就会把这个BUG 交给 开发人员。
等到开发人员处理好了之后,我们测试人员又要对其进行验证。


5、测试评估
1、写了多少测试用例,执行了多少测试用例。
2、剩余的测试用例,为什么不把它执行完。

3、BUG数量。
4、已解决的BUG数量
5、遗留的BUG,以及解决方案。

6、此次测试的范围和测试功能都要说清楚。


如何描述一个BUG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件事:为什么要描述一个 BUG ??

为了给开发人员看。
文字 和 口头 描述,都是存在的。
除此之外,还有 禅道,jira,tapd。

但实际上,我们是有专门的 BUG管理工具。
这个工具里面,它会把 BUG需要描述的地方,讲得非常清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如何描述一个 BUG

1、测试的版本号(代码的版本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测试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QQ音乐的播放界面,在360浏览器上支持,在IE浏览器上不支持。
连操作都不能,更别提放音乐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测试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测试步骤
就是怎么去操作,会出现BUG,帮助开发人员更快的复现问题。

5、测试的实际结果
不看到结果,我们怎么知道验证的软件功能是否正确?
拿着预期结果 与 实际结果 进行比较,如果匹配,表示软件功能实现完成,反之,则软件功能实现失败。
这样开发人员就知道,他需要关注的地方在哪里


6、附件:错误日志,错误截图等等。。。
还是一样的,为了更好的辅助开发人员复现 BUG,早日解决bug。

7、其他
某些公司会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例如故障的分类:功能故障,界面故障,兼容性故障等。有些有优先级的分类,严重影响测试需要开发人员优先修改的,可以设置优先级为高

8、不要把多个bug放到一起
在无法确认是同一段代码造成的故障时,不要将bug放在一起提交。

总之,我们对于BUG的描述越详细,越招同事待见。
开发人员都会抢着和你合作!


BUG的级别 – 仅了解

对于BUG的级别,每个公司都不一样,这里只是讲典型的,普遍的情况。

崩溃:
系统无法正常执行:出现崩溃,操作死锁,死循环,黑屏。。。
出现以上这些情况会严重阻碍测试人员的工作,应立即反馈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严重
系统可以运行,但是不稳定,继续运行下去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般都是 重要的功能没有实现,或者功能和需求不匹配。
还有就是 用户数据存储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
次要的功能没有实现,或者有错误,但是不影响系统,系统可以稳定的运行

建议
这种类型的bug,可能需求上没有写。只是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
比如:
1、界面排版很挫,不符合大众的审美、
2、显示的信息没有进行换行处理
。。。。


BUG的生命周期

BUG的生命周期:从发现这个bug 到 解决这个bug,整个的一个流程。
简单来说:BUG的生命周期 就是 BUG 的 各种生存状态。

● New:新发现的Bug,未经评审决定是否指派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
● Open:确认是Bug,并且认为需要进行修改,指派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 Fixed: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后标识成修改状态,有待测试人员的回归测试验证。
● Rejected:如果认为不是Bug,则拒绝修改。
● Delay:如果认为暂时不需要修改或暂时不能修改,则延后修改。
● Closed:修改状态的Bug经测试人员的回归测斌验证通过,则关闭Bug。
● Reopen:如果经验证Bug仍然存在,则需要重新打开Bug,开发人员重新修改。
无效的bug:open->closed open-rejected-close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UG状态变更流程每个项目团队的实际做法可能不大一样。并且需要结合实际的开发流程和协作流程来使用

例如,测试人员新发现的Bug,必须由测试组长评审后才决定是否Open并分派给开发人员。
测试人员Open的Bug可以直接分派给Bug对应的程序模块的负责人,也可以要求都先统一提交给开发主管,由开发主管审核后再决定是否分派给开发人员进行修改。

Bug的跟踪以及状态变更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测试人员对每一个BUG的修改必须重新取一个包含更改后的代码的新版本进行回归测试,确保相同的问题不再出现,才能关闭缺陷。
对于拒绝修改和延迟修改的Bug,需要经过包含测试人员代表和开发人员代表、用户方面的代表(或代表用户角度的人)的评审。


如果因为 BUG 和 开发人员产生冲突,该如何处理?- 面试问题

1、检查,查看自己对BUG的描述是否清楚

2、从用户的角度去说服开发人员
应该让开发人员了解到Bug对用户可能造成的困扰,这样才能促使开发人员
更加积极地、高质量地修改Bug。

因为有些时候,真的有些bug可改可不改。
但是改了的,用户的体验会非常好。
而且,有些bug产生的原因是因为 在需求文档中没有描述的很清楚!
虽然 软件需求 是 用户需求 的进一步细化,但是有些时候,产品经理也考虑的不是很周全。
又或者说,没有产品经理该怎么办?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BUG定级要有理有据【根据公司的规范】
如果只是你自己觉得这个BUG很严重,人家开发人员肯定不干!
人家是为公司打工,又不是为你。


4、要不断提升 自己的 业务水平,和 技术水平。
不但能够发现BUG,并且能够定位。
还能够提出解决方案
【这些能力,工作久了,自然也就具备了】


5、开发人员不接受时,不要争吵,
可能你已经经过了多轮沟通,但是开发人员仍然拒不接受。此时可以发起Bug评审。
找产品经理讨论,后面就会开展一个三方会议、
测试人员,开发人员,产品经理会一起讨论这个bug的最终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遇到bug不要慌!有人比更着急!你只需要做好你本分的工作就OK了。
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没必要计较!


为下一篇用例篇博文做铺垫

其实就是一个实战案例:QQ登录测试用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测试点有哪些?
我只对难理解的部分,做出注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21085.html

(0)
seven_的头像seven_b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