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下Vim编辑快捷键小结(移动光标)
- 移动到行尾”$”,移动到行首”0″(数字),移动到行首第一个字符处”^”
- 移动到段首”{“,移动到段尾”}”
- 移动到下一个词”w”,移动到上一个词”b”
- 移动到文档开始”gg”,移动到文档结束”G”
- 跳到第n行”ngg” 或 “nG” 或 “:n”
- 移动光标到屏幕顶端”H”,移动到屏幕中间”M”,移动到底部”L”
- 移动到上次编辑文件的位置 “`”
mac terminal
mac 在当前文件夹打开terminal终端步骤:
System Preferences -> Keyboard -> Shortcuts -> Services -> New Terminal at Folders/New Terminal Tab at Folder 这二项都勾上。
然后在Finder中,在任何目录上右击->service就能看到进入terminal的选项。
之前在Linux系统,选中文本即实现复制功能,在其他窗口只需要Ctrl + V,即可实现粘帖。但是Mac 平台貌似并没有类似的功能?
自带的本来就有Drag n Drop功能的,你可以试试看,选中后拖动。
一个插件,实现选中即复制的功能。
http://blog.s21g.com/articles/1077
iTerm2
强烈建议用iTerm2替换自带的默认terminal。并且设置zsh为默认的bash脚本。
使用iTerm2替代Mac自带Terminal终端
选中即复制;
command+d:垂直分割;
command+shift+d:水平分割
快速唤出:option + space
快捷键shift+command+h,快速显示出我复制过的历史记录,
command+enter,可以快速实现全屏与正常窗口大小的切换
Mac默认使用的shell是bash,可以换成zsh,zsh被称为“终极shell”。Zsh有强大的自动补全参数和自定义配置功能等等,oh my zsh的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robbyrussell/oh-my-zsh,可以让非常快速的上手zsh,推荐使用curl自动安装,执行命令行如下:curl -L https://github.com/robbyrussell/oh-my-zsh/raw/master/tools/install.sh | sh
安装过程:Using the Oh My Zsh template file and adding it to ~/.zshrc
Please look over the ~/.zshrc file to select plugins, themes, and options.
看看系统已经安装哪些shell,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cat /etc/shells
把bash切换成zsh,命令行:chsh -s /bin/zsh
换回使用bash的命令:chsh -s /bin/bash
之前在 Linux 系统下,按住Ctrl键,可以实现删除字符串功能。
在 iTerm2 下,按住Esc实现类似功能。
安装 Redis
以Redis为例,其他安装方法大抵类似。
下载压缩包,tar zxvf,然后 sudo mv redis-4.0.6 /usr/local/
测试下载的安装包:sudo make test
安装:sudo make install
启动:redis-server
第一次执行sudo make test会有错误提示,懵逼,再次尝试,OK!
执行 install 时提示:Hint: It’s a good idea to run ‘make test’ ?
忽视!!
redis客户端:redis-cli
把配置文件放到 etc 下面:cp redis.conf etc/
以自定义配置文件启动 Redis:
redis-server ./etc/redis.conf
配置文件
#修改为守护模式
daemonize yes
#设置进程锁文件
pidfile /usr/local/redis-4.0.6/redis.pid
#端口
port 6379
#客户端超时时间
timeout 300
#日志级别
loglevel debug
#日志文件位置
logfile /usr/local/redis-4.0.6/log-redis.log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dbid>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seconds> <changes>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
#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路径
dir /usr/local/redis-4.0.6/db/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
#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
#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
appendonly no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IDEA
关于IDEA的使用,可参考Java开发IDE神器IntelliJ IDEA 教程,以及Java 开发IDEA常用插件推荐
下面只讲我所知道的与Windows下不同的地方在于:
快捷键
Windows | Mac |
---|---|
Ctrl | Command |
其他技巧
- 按住 command 键,双指下滑放大文本,双指上移缩小文本;
- 切换 project 多窗口,command + `;
- Mac打开多个 project 窗口;默认情况下,Mac 好像只能打开一个 project 窗口,如果是多项目开发,需要打开多个工程,设置方法:
快捷键Command + , ,打开设置,搜索project,发现在 appearance and behavior下面有个project opening,有三个选项(open project in same window、open project in a new window、confirm Window to open project in),见文知义,选择你想要的效果即可。
sublime text 3
mac sublime 安装 plant uml 插件包:
需要具备 Jdk 环境,因为PlantUML是Java类库;
graphviz 是个开源的图片渲染库,可将 PlantUML 脚本转换为图片。安装方式:终端执行brew install graphviz
;
sublime 安装包:add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jvantuyl/sublime_diagram_plugin.git。
重启后可以在 Preferences -> Packages Setting 看到 Diagram,则说明安装成功。
默认绑定的渲染快捷键是 super + m/Command + m;会在文件所在的工作目录下生成对应的渲染图片文件,并打开。
注意:不仅仅是有@startuml 和 @enduml就可以生成渲染图,还需要确保换行正确(没有换行信息,则报错:no @Startuml found)
python相关
安装好 Anaconda 后,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安装 TensorFlow;
建议升级 pip 或者 pip3 到最近版本:sudo easy_install --upgrade pip
CleanMyMac 3.9.4
CleanMyMac包括可以缩小通用二进制文件,清理不需要的语言,旋转日志,清理缓存,快速和安全擦除,应用程序卸载和杀死被遗弃的应用程序垃圾桶的功能……
MD5
计算文件的 MD5:md5 <file_name>
计算字符串的 MD5
echo -n 'Welcome' | md5
echo -n "Welcome" | md5
转换文件编码
// 单个文件转码
iconv -f GB18030 -t UTF8 201607-data.txt > 201607.txt
// 查找文件并转码
find *.txt -exec sh -c "iconv -f GB18030 -t UTF8 {} > {}.txt" \;
查看不同状态的链接数量
netstat -n | awk '/^tcp/ {++state[$NF]} END {for(key in state) print key,"\t",state[key]}'
输出:
ESTABLISHED 7
CLOSE_WAIT 4
SYN_SENT 1
SYN_SENT 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4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