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 安装mysql主从复制
- 安装redis集群
-
- 解决上亿条数据的策略
- 三主三从集群
- 主从容错切换迁移
- 主从扩容
-
- 新建6387、6388两个节点+新建后启动+查看是否8节点
- 进入6387容器实例内部 `docker exec -it redis-node-7 /bin/bash`
- 将新增的6387节点(空槽号)作为master节点加入原集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自己实际IP地址:6387 自己实际IP地址:6381`
- 检查集群情况 `redis-cli –cluster check 真实ip地址:6381`
- 重新分派槽号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IP地址:端口号`
- 再次检查集群情况:6387的槽位是由之前三台主机匀过去的
- 为主节点6387分配从节点6388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ip:新slave端口 ip:新master端口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新主机节点ID`
- 最后检查6388从机的是否OK
- 主从缩容
安装mysql主从复制
-
新建主服务器容器实例3307
docker run -d -p 3307:3306 --privileged=true -v /bk/mysql-master/log:/var/log/mysql -v /bk/mysql-master/data:/var/lib/mysql -v /bk/mysql-master/conf:/etc/mysql/conf.d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78 --name mysql-master mysql:5.7.41-oracle
-
配置文件
my.cnf
[mysqld] ## 设置server_id,同一局域网中需要唯一 server_id=101 ## 指定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名称 binlog-ignore-db=mysql ##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 log-bin=mall-mysql-bin ## 设置二进制日志使用内存大小(事务) binlog_cache_size=1M ## 设置使用的二进制日志格式(mixed,statement,row) binlog_format=mixed ## 二进制日志过期清理时间。默认值为0,表示不自动清理。 expire_logs_days=7 ## 跳过主从复制中遇到的所有错误或指定类型的错误,避免slave端复制中断。 ## 如:1062错误是指一些主键重复,1032错误是因为主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 slave_skip_errors=1062
-
修改完配置后重启master实例
docker restart mysql-master
-
进入mysql-master容器
docker exec -it mysql-master /bin/bash
、mysql -uroot -proot
-
master容器实例内创建数据同步用户
CREATE USER slave@'%' IDENTIFIED BY '12345678';
、GRANT REPLICATION SLAVE, REPLICATION CLIENT ON *.* TO 'slave'@'%';
flush privileges;
-
-
新建从服务器容器实例3308
docker run -d -p 3308:3306 --privileged=true \ -v /bk/mysql-slave/log:/var/log/mysql \ -v /bk/mysql-slave/data:/var/lib/mysql \ -v /bk/mysql-slave/conf:/etc/mysql/conf.d \ -e MYSQL_ROOT_PASSWORD=12345678 \ --name mysql-slave mysql:5.7.41-oracle
-
配置文件
my.cnf
[mysqld] ## 设置server_id,同一局域网中需要唯一 server_id=102 ## 指定不需要同步的数据库名称 binlog-ignore-db=mysql ## 开启二进制日志功能,以备Slave作为其它数据库实例的Master时使用 log-bin=mall-mysql-slave1-bin ## 设置二进制日志使用内存大小(事务) binlog_cache_size=1M ## 设置使用的二进制日志格式(mixed,statement,row) binlog_format=mixed ## 二进制日志过期清理时间。默认值为0,表示不自动清理。 expire_logs_days=7 ## 跳过主从复制中遇到的所有错误或指定类型的错误,避免slave端复制中断。 ## 如:1062错误是指一些主键重复,1032错误是因为主从数据库数据不一致 slave_skip_errors=1062 ## relay_log配置中继日志 relay_log=mall-mysql-relay-bin ## log_slave_updates表示slave将复制事件写进自己的二进制日志 log_slave_updates=1 ## slave设置为只读(具有super权限的用户除外) read_only=1
-
修改完配置后重启slave实例
docker restart mysql-slave
-
在主数据库中查看主从同步状态
show master status;
进入mysql-slave容器
docker exec -it mysql-slave /bin/bash
、mysql -uroot -proot
在从数据库中配置主从复制
master_log_pos这个参数是由
show master status;
查的change master to master_host='宿主机ip', # 主数据库的IP地址; master_user='slave', # 主数据库的运行端口; master_password='12345678', # 在主数据库创建的用于同步数据的用户账号; master_port=3307, # 在主数据库创建的用于同步数据的用户密码; master_log_file='mall-mysql-bin.000001', # 指定从数据库要复制数据的日志文件,通过查看主数据的状态,获取File参数 master_log_pos=769, # 指定从数据库从哪个位置开始复制数据,通过查看主数据的状态,获取Position参数; master_connect_retry=30; 连接失败重试的时间间隔,单位为秒。
在从数据库中查看主从同步状态
show slave status \G;
在从数据库中开启主从同步
start slave;
查看从数据库状态发现已经同步
-
主从复制测试
安装redis集群
1~2亿条数据需要缓存,请问如何设计这个存储案例
- 单机单台100%不可能,肯定是分布式存储,用redis如何落地?
-
解决上亿条数据的策略
-
哈希取余分区
2亿条记录就是2亿个k,v,我们单机不行必须要分布式多机,假设有3台机器构成一个集群,用户每次读写操作都是根据公式:
hash(key) % N个机器台数,计算出哈希值,用来决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 优点:
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只需要预估好数据规划好节点,例如3台、8台、10台,就能保证一段时间的数据支撑。使用Hash算法让固定的一部分请求落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这样每台服务器固定处理一部分请求(并维护这些请求的信息),起到负载均衡+分而治之的作用。
- 缺点:
原来规划好的节点,进行扩容或者缩容就比较麻烦了额,不管扩缩,每次数据变动导致节点有变动,映射关系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在服务器个数固定不变时没有问题,如果需要弹性扩容或故障停机的情况下,原来的取模公式就会发生变化:Hash(key)/3会变成Hash(key) /?。此时地址经过取余运算的结果将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公式获取的服务器也会变得不可控。
某个redis机器宕机了,由于台数数量变化,会导致hash取余全部数据重新洗牌。
- 优点:
-
一致性哈希算法分区
一致性哈希算法在199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中提出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分布式缓存数据变动和映射问题,某个机器宕机了,分母数量改变了,自然取余数不OK了。
-
3大步骤
-
一致性哈希环
一致性哈希算法必然有个hash函数并按照算法产生hash值,这个算法的所有可能哈希值会构成一个全量集,这个集合可以成为一个hash空间[0,232-1],这个是一个线性空间,但是在算法中,我们通过适当的逻辑控制将它首尾相连(0 = 2^32),这样让它逻辑上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
它也是按照使用取模的方法,前面笔记介绍的节点取模法是对节点(服务器)的数量进行取模。而一致性Hash算法是对232取模,简单来说,一致性Hash算法将整个哈希值空间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圆环,如假设某哈希函数H的值空间为0-232-1(即哈希值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形),整个哈希环如下图:整个空间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圆环的正上方的点代表0,0点右侧的第一个点代表1,以此类推,2、3、4、……直到232-1,也就是说0点左侧的第一个点代表232-1, 0和232-1在零点中方向重合,我们把这个由2^32个点组成的圆环称为Hash环。 -
服务器IP节点映射
将集群中各个IP节点映射到环上的某一个位置。
将各个服务器使用Hash进行一个哈希,具体可以选择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作为关键字进行哈希,这样每台机器就能确定其在哈希环上的位置。假如4个节点NodeA、B、C、D,经过IP地址的哈希函数计算(hash(ip)),使用IP地址哈希后在环空间的位置如下: -
key落到服务器的落键规则
当我们需要存储一个kv键值对时,首先计算key的hash值,hash(key),将这个key使用相同的函数Hash计算出哈希值并确定此数据在环上的位置,从此位置沿环顺时针“行走”,第一台遇到的服务器就是其应该定位到的服务器,并将该键值对存储在该节点上。
如我们有Object A、Object B、Object C、Object D四个数据对象,经过哈希计算后,在环空间上的位置如下:根据一致性Hash算法,数据A会被定为到Node A上,B被定为到Node B上,C被定为到Node C上,D被定为到Node D上。
-
-
优点
一致性哈希算法的容错性
- 假设Node C宕机,可以看到此时对象A、B、D不会受到影响,只有C对象被重定位到Node D。一般的,在一致性Hash算法中,如果一台服务器不可用,则受影响的数据仅仅是此服务器到其环空间中前一台服务器(即沿着逆时针方向行走遇到的第一台服务器)之间数据,其它不会受到影响。简单说,就是C挂了,受到影响的只是B、C之间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会转移到D进行存储。
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扩展性
- 数据量增加了,需要增加一台节点NodeX,X的位置在A和B之间,那收到影响的也就是A到X之间的数据,重新把A到X的数据录入到X上即可,
- 不会导致hash取余全部数据重新洗牌。
-
缺点
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数据倾斜问题
- 一致性Hash算法在服务节点太少时,容易因为节点分布不均匀而造成数据倾斜(被缓存的对象大部分集中缓存在某一台服务器上)问题。
例如系统中只有两台服务器:
-
-
哈希槽分区
哈希槽实质就是一个数组,数组[0,214 -1]形成hash slot空间。
-
为什么出现
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数据倾斜问题
-
能干什么
解决均匀分配的问题,在数据和节点之间又加入了一层,把这层称为哈希槽(slot),用于管理数据和节点之间的关系,现在就相当于节点上放的是槽,槽里放的是数据。
槽解决的是粒度问题,相当于把粒度变大了,这样便于数据移动。
哈希解决的是映射问题,使用key的哈希值来计算所在的槽,便于数据分配。 -
多少个hash槽
一个集群只能有16384个槽,编号0-16383(0-214)
- 这些槽会分配给集群中的所有主节点,分配策略没有要求。可以指定哪些编号的槽分配给哪个主节点。集群会记录节点和槽的对应关系。解决了节点和槽的关系后,接下来就需要对key求哈希值,然后对16384取余,余数是几key就落入对应的槽里。slot = CRC16(key) % 16384。以槽为单位移动数据,因为槽的数目是固定的,处理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数据移动问题就解决了。
-
哈希槽计算
Redis 集群中内置了 16384 个哈希槽,redis 会根据节点数量大致均等的将哈希槽映射到不同的节点。当需要在 Redis 集群中放置一个 key-value时,redis 先对 key 使用 crc16 算法算出一个结果,然后把结果对 16384 求余数,这样每个 key 都会对应一个编号在 0-16383 之间的哈希槽,也就是映射到某个节点上。如下代码,key之A 、B在Node2, key之C落在Node3上
-
-
-
三主三从集群
-
关闭防火墙+启动docker后台服务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systemctl start docker
-
新建6个docker容器redis实例
docker run -d --name redis-node-1 --net host # 使用宿主机的网络与端口,默认 --privileged=true -v /bk/redis/share/redis-node-1:/data redis:6.0.8 --cluster-enabled yes # 开启集群集群 --appendonly yes --port 6381
进入容器redis-node-1并为6台机器构建集群关系
docker exec -it redis-node-1 /bin/bash
构建集群,主从关系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92.168.111.147:6381 192.168.111.147:6382 \192.168.111.147:6383 192.168.111.147:6384 192.168.111.147:6385 192.168.111.147:6386 \--cluster-replicas 1 # 表示为每个master创建一个slave节点
链接进入6381作为切入点,查看集群状态
cluster info
链接进入6381作为切入点,查看节点状态
cluster nodes
M: 1 =》 S:6
M: 2 =》 S:4
M: 3 =》 S:5
-
主从容错切换迁移
数据读写增强存储
对6381新增两个key,进入方式不对,此时6381这台机子只分配到了[0,5460]的槽位
加入参数-c,优化路由
redis-cli -p 6381 -c
查看集群信息
redis-cli --cluster check 192.168.111.147:6381
-
容错切换迁移
6381主机停了,对应的6386从机上位,这里的M:6381对应的S:6386
任意选一台机子作为突破口,再次查看集群信息
还原之前的3主3从
docker start redis-node-1
docker restart redis-node-6
不行=》docker stop redis-node-6
&docker start redis-node-6
-
主从扩容
-
新建6387、6388两个节点+新建后启动+查看是否8节点
docker run -d --name redis-node-7 --net host --privileged=true -v /bk/redis/share/redis-node-7:/data redis:6.0.8 --cluster-enabled yes --appendonly yes --port 6387 docker run -d --name redis-node-8 --net host --privileged=true -v /bk/redis/share/redis-node-8:/data redis:6.0.8 --cluster-enabled yes --appendonly yes --port 6388
-
进入6387容器实例内部
docker exec -it redis-node-7 /bin/bash
-
将新增的6387节点(空槽号)作为master节点加入原集群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自己实际IP地址:6387 自己实际IP地址:6381
6387 就是将要作为master新增节点
6381 就是原来集群节点里面的领路人,相当于6387拜拜6381的码头从而找到组织加入集群 -
检查集群情况
redis-cli --cluster check 真实ip地址:6381
-
重新分派槽号
redis-cli --cluster reshard IP地址:端口号
-
再次检查集群情况:6387的槽位是由之前三台主机匀过去的
-
为主节点6387分配从节点6388
redis-cli --cluster add-node ip:新slave端口 ip:新master端口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新主机节点ID
-
最后检查6388从机的是否OK
-
-
主从缩容
6387和6388下线,先删从机6388,再删除6387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4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