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持久化策略

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再美好的梦想与目标,再完美的计划和方案,如果不能尽快在行动中落实,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想一番。只要瞄准了大方向,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才能够扫除挡在梦想前面的障碍,实现美好的人生蓝图。Redis持久化策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来源:原文

Redis作为一款内存数据库,因为是内存读写,所以性能很强,但内存存储是易失性的,断电或系统奔溃都会导致数据丢失,因此Redis也需要将其数据持久化到磁盘上面,当Redis服务重启时,会把磁盘上的数据再加载进内存。

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RDB快照(snapshot)和AOF(append-only file)日志。

一、RDB快照

1.1 RDB原理

Redis是单线程操作的,这个线程需要同时负责多个客户端套接字的并发读写操作和内存数据的读写操作。

而在RDB的持久化方式下,Redis还需要进行保存内存快照,即某一时间内存数据的副本,而保存内存快照需要进行文件IO操作,但文件IO又不能使用多路复用API。

如果Redis依然采用单线程既负责客户端的请求,又负责文件IO操作,就会导致文件IO严重影响Redis服务的性能。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保存数据快照的时候,不能阻塞客户端的请求,也会导致内存中的数据结构一直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比如一个大KEY正在进行持久化,而此时有一个客户端请求把KEY删除,这种情况就不好处理了。

所以,Redis通过操作系统的多进程COW(Copy on Write)机制来实现持久化,也就是Redis在进行持久化时会调用操作系统的fork函数产生一个子进程。

而子进程在刚创建的时候,它和父进程(处理客户端请求的进程)共享内存里面的代码和数据段。

然后子进程负责去做持久化,子进程不会修改内存的数据,它只负责对内存数据进行遍历读取,然后序列化写到磁盘。

而父进程继续为客户端请求提供服务,当需要修改数据时,就会使用到操作系统的COW机制,内存中的数据是由操作系统的很多页面组成,每个页只有4KB,父进程修改数据时会把需要修改的数据页从父子进程共享的内存中复制一份分离出来,然后对这个复制的页面进行修改。

在整个过程中,子进程所使用的内存数据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相当在子进程产生的一瞬间就固定了,所以这种持久化的方式称为快照。

在持久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数据都会发生修改,一般都是热点数据发生修改,所以父进程复制出去的内存页也不会超过原来数据内存。

1.2 RDB配置

在默认情况下,这种快照的持久化方式会将内存数据快照保存到名字为dump.rdb的二进制文件中,可以在redis.conf文件中通过dbfilename参数进行配置:

# The filename where to dump the DB
dbfilename dump.rdb

除了配置持久化文件,还需要配置触发RDB持久化的时机,默认配置如下(三个策略):

// 格式:save m n
save 900 1     // 900秒内至少有一个key发生改动就保存一次数据
save 300 10    // 300秒内至少有10个key发生改动就保存一次数据
save 60 10000  // 60秒内只有有10000个key发生改动就保存一次数据

每个策略表示m秒内数据集至少有n个改动时,就会触发一次持久化

可以配置多个策略,只要有一个策略满足就会进行一次持久化,而关闭RDB持久化方式时,就是把所有的save策略都注释掉即可

还可以通过手动执行命令生成RDB快照,进入Redis的客户端,执行savebgsave命令就可以生成xxx.rdb文件,每次命令都会将Redis中数据快照进行一次持久化,会覆盖掉原来的rdb文件。

savebgsave命令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会fork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通过配置文件进行持久化使用的是bgsave的方式。

save与bgsave的区别

命令 save bgsave
IO类型 同步 异步,子进程进行IO操作
是否阻塞redis客户端命令 否(fork子进程时会有短暂阻塞)
优点 没有额外内存消耗 不阻塞客户端命令
缺点 阻塞客户端命令 需要fork子进程,消耗内存

rdb是二进制文件,所以当Redis服务重启时,解析rdb文件的速度会非常快。

二、AOF日志

2.1 AOF介绍

RDB这种持久化方式当Redis因为某些原因造成系统宕机后,服务器将会丢失最近写入内存但未保存到快照中的一部分数据,为了尽量少了丢失,可以将持久化的频率增加,但RDB是一种全量持久化的方式,如果数据量比较大时,频繁进行持久化也是不可取的。

于是从Redis1.1版本开始,增加了一种完全耐久的持久化方式,也就是AOF持久化(append-only file),将修改的每一条指令增量记录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先写入操作系统的缓存(os cache),每隔一段时间fsync到磁盘。

比如执行下面两条命令:

127.0.0.1:6379> set name lizhi
OK
127.0.0.1:6379> set age 25
OK

AOF文件记录数据如下:

[root@lizhi bin]# more appendonly.aof 
*2
$6
SELECT
$1
0
*3
$3
set
$4
name
$5
lizhi
*3
$3
set
$3
age
$2
25

这是一种resp协议的格式数据,星号后面的数字代表命令有多少个参数,$号后面的数字代表这个参数有几个字符,但是如果执行带有过期时间的set命令,aof文件里面记录的并不是原始指令,而是记录key过期的时间戳,比如执行下面的命令:

127.0.0.1:6379> set user:1 lizhi ex 10
OK

AOP文件的内容如下:

*3
$3
set
$6
user:1
$5
lizhi
*3
$9
PEXPIREAT
$6
user:1
$13
1653653786127
*2
$3
DEL
$6
user:1

2.2 AOF配置

Redis的配置默认使用的是RDB持久化方式,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的参数开启AOF功能

appendonly yes   // 默认是no

修改完配置之后,重启Redis服务,然后Redis每执行一次改变数据集的命令时(比如set、del),该命令就会追加在AOF文件的末尾。

当Redis再次重启时,程序就可以通过重新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来重建内存数据。

还可以通过下面的参数配置fsync刷盘的频率:

appendfsync always    // 每次有新命令追加到AOF文件时就执行一次fsync,效率最低,但最安全
appendfsync everysec  // 每秒fsync一次,足够快,并且系统故障时只会丢失1s的数据,默认这种方式
appendfsync no        // 从不sync,将数据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效率最高,但也是最不安全

一般都推荐使用appendfsync everysec ,这种策略可以兼顾速度和安全性。

2.3 AOF重写

因为AOF记录的是原生命令,就会导致整个文件容易变得非常大,而这些指令有些可能已经是无用的指令,比如前面执行了set name,后面又执行了一次del name,这一组命令就没有再记录的必要了,所以AOF会定期根据内存数据重写aof文件,也称为瘦身。

比如下面的命令:

127.0.0.1:6379> incr num
(integer) 1
127.0.0.1:6379> incr num
(integer) 2

在瘦身之前,aof文件内容如下:

*2
$4
incr
$3
num
*2
$4
incr
$3
num

瘦身之后,aof文件内容如下:

*3
$3
SET
$3
num
$1
2

会将原来的两条命令合并成一条命令。

还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参数配置重写的频率: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   //aof文件至少要达到64M才会自动重写,文件太小恢复速度本来就很快,重写的意义不大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of文件自上一次重写后文件大小增长了100%则再次触发重写

第二个参数的意义是这样,比如参数配置的是50,即50%,当第一次重写后aof文件大小为60mb,随着操作进行aof文件继续追击,当aof的文件大于60 + 60*50% = 90mb时,就会触发第二次重写,第二次重写的前提也是要文件大小大于auto-aof-rewrite-min-size配置的大小。

AOF还可以手动重写,进入redis客户端执行命令bgrewriteaof重写AOF,AOF重写redis会fork出一个子进程去做(与bgsave命令类似),不会对redis正常命令处理有太多影响。

注意:redis自动进行的aof持久化或aof重写都是主进程完成的,并不会fork子进程来完成

RDB和AOF的区别:

命令 RDB AOF
启动优先级
体积
恢复速度
数据安全性 容易丢数据 根据决策决定

生产环境可以都启用,redis启动时如果既有rdb文件又有aof文件则优先选择aof文件恢复数据,因为aof一般来说数据更全一点。

三、混合持久化

RDB和AOF两种方式各有各自的优缺点,最好能将它们各自的优点整合到一起。RDB的问题是可能会丢是数据,但Redis重启时,RDB因为是二进制文件,所以重建数据的速度会快很多。AOF虽然数据安全性比较高,但重新构建数据时需要一条条去执行命令,当数据量比较大时,这个效率就显得非常慢了。

Redis4.0就将两者进行了结合,形成了新的持久化方式——混合持久化。

可以通过如下配置开启:

aof-use-rdb-preamble yes  // 默认开启

注意:开始混合持久化的前提是要开启AOF持久化,因为混合持久化用的aof文件

开启了混合持久化之后,AOF在重写时,不再是单纯将内存数据转换为RESP命令写入AOF文件,而是将重写这一刻之前的内存做RDB快照处理,并且将RDB快照内容和增量的AOF修改内存数据的命令存在一起,都写入新的AOF文件,新的文件一开始不叫appendonly.aof,等到重写完新的AOF文件才会进行改名,覆盖原有的AOF文件,完成新旧两个AOF文件的替换。

于是在 Redis 重启的时候,可以先加载RDB的内容,然后再重放增量AOF日志完成数据重建,因此重启效率大幅得到提升。

混合持久化策略下,AOF文件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53578.html

(0)
飞熊的头像飞熊b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