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与迭代

增量与迭代

参与过许多项目的研发,有的中间加入,有的从0到1搭建。在这个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

按照什么方式来管理研发流程,是瀑布还是敏捷,是按照功能方式还是按照固定周期。

为此很多人是拿来主义,看到大厂在使用敏捷那咱们也使用敏捷,然后鸡飞狗跳的搞一些形式主义。

今天咱们就总结下。

项目从0到1

如果项目是从0开始搭建,这个时候更加适合瀑布模式开发

为什么呢?

此时项目人员对于整个项目还没有整体的认知,没有搞清楚整个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甚至项目面对的客户群体。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产品经理做前期的调研,形成项目初期的整体项目需求文档。

有了项目文档,也就有了项目整体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此时再交给研发人员就可以正常进入研发阶段了。

此时就不适合搞什么敏捷方式,因为根基没有,也就谈不上交付可执行软件价值。

项目从1到2

项目有了一期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项目最基本的功能框架,能够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这个时候也就引出了客户新功能需求,以及对一期功能的优化和升级。

这时候有大量的功能需要开发,这个时候更加适合增量方式

为什么呢?

首先已不适合瀑布模式了,这个时候项目参与人员已有了项目的整体理念,并且熟悉了项目的业务流程,已无需等待整个需求出来再动手开发了。这时候给出简版的需求或者描述就可以动手开发。

其次也不建议使用迭代方式,迭代方式更多从时间维度来制定研发过程。例如两周一个迭代,就是在两周内完成一次软件版本的发布,在这个时间内根据团队的产出能力来约定上线功能的多少,但此时更多强调功能尽快上线,但功能的大小是不一的,有的可能几天就可以完成,有的则不然。

所以此时更建议使用增量方式,以尽快完成完整功能为标准。

项目2到N

项目已经发布了几个稳定版本,并且已进入一个稳定运营期。

这个时候建议使用固定的迭代周期方式来发布

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更加的稳定,优化,不会因为频繁的发布引起宕机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研发团队来说也是一种有节奏的发布,能够更好的协调团队资源来完成一个迭代内功能,并进行优先级的排列。

这个时期求一个字:稳

总结下:

软件项目是一个质量、时间、范围三个维度的博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保证两个,就像CAP理论,不可全得。

这是一个过程,不可以固定思维看待,要以动态的思维看待,从0到1,从1到2,从2到N,是一个变化的过程

至于使用什么模式开发,要以适合项目和团队为标准,不可形式主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夏壹分享):增量与迭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55076.html

(0)
小半的头像小半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