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变分自编码器

不管现实多么惨不忍睹,都要持之以恒地相信,这只是黎明前短暂的黑暗而已。不要惶恐眼前的难关迈不过去,不要担心此刻的付出没有回报,别再花时间等待天降好运。真诚做人,努力做事!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变分自编码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站点地址:www.bmabk.com,来源:原文

【本文转载自博客】:解析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 https://www.jianshu.com/p/ffd493e10751

1. 模型总览

1.1 AutoEncoder

在说VAE之前,先来看一下它的前身AutoEncoder(AE)。
AE是非常知名的自编码器,它通过自监督的训练方式,能够从原始特征获得一个潜在的特征编码,实现了自动化的特征工程,并且达到了降维和泛化的目的。
它的网络结构很简单,有编码和解码两个部分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容易看出,之所以是自监督就是因为网络的target即是input本身,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标签工作。虽然它由编码器和解码器两个部分组成,但是,显然从自编码器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AE的重点在于编码,即得到这个隐藏层的向量,作为input的潜在特征,这是常见的一种embedding的一种方式。而解码的结果,基于训练目标,如果损失足够小的话,将会与input相同,从这一点上看解码的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除了通过增加误差来补充平滑一些初始的零值或有些许用处。因为,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都是基于已有的训练数据的映射,尽管隐藏层的维度通常比输入层小很多,但隐藏层的概率分布依然只取决于训练数据的分布,这就导致隐藏状态空间的分布并不是连续的,于是如果我们随机生成隐藏层的状态,那么它经过解码将很可能不再具备输入特征的特点,因此想通过解码器来生成数据就有点强模型所难了。

1.2 Variational AutoEncoder

正是因为以上的这些原因,有大佬就对AE的隐藏层做了些改动,得到了VA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AE将经过神经网络编码后的隐藏层假设为一个标准的高斯分布,然后再从这个分布中采样一个特征,再用这个特征进行解码,期望得到与原始输入相同的结果。VAE损失和AE几乎一样,只是增加编码推断分布与标准高斯分布的KL散度的正则项,显然增加这个正则项的目的就是防止模型退化成普通的AE,因为网络训练时为了尽量减小重构误差,必然使得方差逐渐被降到0,这样便不再会有随机采样噪声,也就变成了普通的AE。

没错,我们先抛开变分,它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假设… 仔细想一下,就会觉得妙不可言。

它妙就妙在它为每个输入

x

x

x, 生成了一个潜在概率分布

p

(

z

x

)

p(z|x)

p(zx),然后再从分布中进行随机采样,从而得到了连续完整的潜在空间,解决了AE中无法用于生成的问题。

《论语》有言:“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给我的启发就是看事物应该不能只看表面,而应该了解其本质规律,从而可以灵活迁移到很多类似场景。聪明人学习当举一反三,那么聪明的神经网络,自然也不能只会怼训练数据。如果我们把原始输入 看作是一个表面特征,而其潜在特征便是表面经过抽象之后的类特征,它将比表面特征更具备区分事物的能力,而VAE直接基于拟合了基于已知的潜在概率分布,可以说是进一步的掌握了事物的本质。

2. 变分自编码

读了上面的内容之后,你应该对VAE模型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和感性的认知。接下来,我们就从变分推断的角度,对VAE进行一个理性的推导。有了上面的基础,再读下面的内容时就会轻松愉快很多。

2.1 变分推断

变分自编码器(VAE)的想法和名字的由来便是变分推断了,那么什么是变分推断呢?
变分推断是MCMC搞不定场景的一种替代算法,它考虑一个贝叶斯推断问题,给定观测变量

x

R

k

x \in \mathbb{R}^k

xRk 和潜变量

z

R

d

z \in \mathbb{R}^d

zRd, 其联合概率分布为

p

(

z

,

x

)

=

p

(

z

)

p

(

x

z

)

p(z, x) = p(z)p(x|z)

p(z,x)=p(z)p(xz), 目标是计算后验分布

p

(

z

x

)

p(z|x)

p(zx)

然后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变分分布

q

(

z

)

q(z)

q(z) 来自分布族

Q

Q

Q,通过最小化KL散度来近似后验分布

p

(

z

x

)

p(z|x)

p(zx) :

q

=

a

r

g

m

i

n

q

(

z

)

Q

K

L

(

q

(

z

)

p

(

z

x

)

)

q^* = argmin_{q(z) \in Q} KL(q(z)||p(z|x))

q=argminq(z)QKL(q(z)p(zx))

这么一来,就成功的 将一个贝叶斯推断问题转化为了一个优化问题

2.2 变分推导过程

有了变分推断的认知,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VAE模型的整体框架,VAE就是将AE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转化为了一个贝叶斯概率模型:
我们的训练数据即为观测变量

x

x

x, 假设它由不能直接观测到的潜变量

z

z

z生成。 于是,生成观测变量过程便是似然分布:p(x|z) ,也就是解码器。因而编码器自然就是后验分布:p(z|x) 。
根据贝叶斯公式,建立先验、后验和似然的关系:

p

(

z

x

)

=

p

(

x

z

)

p

(

z

)

p

(

x

)

=

z

p

(

x

z

)

p

(

z

)

p

(

x

)

d

z

p(z|x) = \frac{p(x|z)p(z)}{p(x)} = \int_z \frac{p(x|z)p(z)}{p(x)}dz

p(zx)=p(x)p(xz)p(z)=zp(x)p(xz)p(z)dz

接下来,基于上面变分推断的思想,我们假设变分分布

q

x

(

z

)

q_x(z)

qx(z), 通过最小化KL散度来近似后验分布

p

(

z

x

)

p(z|x)

p(zx) ,于是,最佳的

q

x

q_x^*

qx便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训练数据

x

x

x是确定的,因此

l

o

g

 

p

(

x

)

log~p(x)

log p(x) 是一个常数,于是上面的优化问题等价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优观察一下优化方程的形式…已经是我们前面所说的VAE的损失函数了~~
显然,跟我们希望解码准确的目标是一致的。要解码的准,则

p

(

x

z

)

p(x|z)

p(xz) 应该尽可能的小,编码特征

z

z

z 的分布

q

x

(

z

)

q_x(z)

qx(z)

p

(

z

)

p(z)

p(z) 尽可能的接近,此时恰好

l

o

g

 

p

(

x

z

)

-log~p(x|z)

log p(xz)

K

L

(

q

x

(

z

)

p

(

z

)

)

KL(q_x(z)||p(z))

KL(qx(z)p(z)) 都尽可能的小,与损失的优化的目标也一致。

3. 如何计算极值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AE潜变量的局限性,我们希望VAE的潜变量分布应该能满足海量的输入数据

x

x

x并且相互独立,基于中心极限定理,以及为了方便采样,我们有理由直接假设

p

(

z

)

p(z)

p(z) 是一个标准的高斯分布

N

(

0

,

1

)

\mathcal{N}(0,1)

N(0,1)

3.1 编码部分

我们先来看一下编码部分,我们希望拟合一个分布

q

x

(

z

)

=

N

(

μ

,

σ

)

q_x(z)=\mathcal{N}(\mu,\sigma)

qx(z)=N(μ,σ)尽可能接近

p

(

z

)

=

N

(

0

,

1

)

p(z) =\mathcal{N}(0,1)

p(z)=N(0,1), 关键就在于基于输入

x

x

x计算

μ

\mu

μ

σ

\sigma

σ, 直接算有点困难,于是就使用两个神经网络

f

(

x

)

f(x)

f(x)

g

(

x

)

g(x)

g(x) 来无脑拟合

μ

\mu

μ

σ

\sigma

σ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实际使用

f

(

x

)

f(x)

f(x)

g

(

x

)

g(x)

g(x)两部分神经网络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一部分交集。即他们都先通过一个

h

(

x

)

h(x)

h(x) 映射到一个中间层

h

h

h, 然后分别对

h

h

h 计算

f

(

h

)

f(h)

f(h) 和 g(h)。 这样做的好处的话一方面是可以减少参数数量,另外这样算应该会导致拟合的效果差一些,算是防止过拟合吧。

3.2 解码部分

解码,即从潜变量

z

z

z 生成数据

x

x

x 的过程,在于最大化似然

p

(

x

z

)

p(x|z)

p(xz) ,那这应该是个什么分布呢?通常我们假设它是一个伯努利分布或是高斯分布
凭什么是这两个分布… 这个比较无解…可能伯努利分布十分简单,熟悉的人也多,高斯分布呢又太接近大自然了…关键用起来又方便…

知道了分布类型,那计算

l

o

g

 

p

(

x

z

)

-log~p(x|z)

log p(xz) 最小值其实只要把分布公式带进去算就可以了…

  • 高斯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和预期一样,演变为了均方误差。

  • 伯努利分布
    假设伯努利的二元分布是

    P

    P

    P

    1

    P

    1-P

    1P (注意这里是输出每一维组成的向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很对,正好就是交叉熵的损失。

然后,将编码和解码部分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完整的VAE网络。

4. 重参数技巧

训练的时候似乎出了点问题。从编码得到的分布

N

(

μ

,

σ

)

\mathcal{N}(\mu,\sigma)

N(μ,σ) 随机采样z 的这个过程没法求导,没法进行误差反向传播…
好在这里可以使用一个叫做重参数(reparametrisation trick) 的技巧:

z

=

f

(

x

)

ζ

+

g

(

x

)

,

ζ

N

(

0

,

1

)

z =f(x) \zeta +g(x) , \zeta \sim N(0,1)

z=f(x)ζ+g(x),ζN(0,1)
这样一来将采样变成了一个数值变换,整个过程便可导了~~~

这样,训练好模型之后,我们可以直接将解码部分拿出来,通过标准高斯分布随机采样源源不断的生成数据了。

【参考博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62833.html

(0)
飞熊的头像飞熊b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极客之音——专业性很强的中文编程技术网站,欢迎收藏到浏览器,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