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到带“一群人”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三个误区
-
凡事都恨不得事必躬亲
-
跟在屁股后面,“赶”鸭子上架
-
拿着锤子,看哪里都是钉子
三大误区背后的认知鸿沟
1.一个人扛下所有事
2.—个人监督所有人
3.—个人说服所有人
项目经理真正的责任是“使众人行”
-不是让你为所有人负责,而是让每个人为自己负责。
能力跃迁的关键,在于掌握第一性原理:
项目管理的底层思维
项目管理的本质:通过不断地对焦,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追求确定性的产出。
项目管理的四个对焦
案例一: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我们怎么做?
(1)造声势(2)定调子(3)立规矩
完整的启动会流程
案例二:你真的会做计划吗?
1.不够具体:好的计划,不仅要给出时间节点,还要给出依据和来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焦。
2.不够全面:只有任务列表,没有识别关键资源和关键依赖,同时没有考虑研发之外其他环节,这样的计划,无法让我们明确实现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无法明确是否可以完成目标以及如何完成。
3.不够准确
需求 / 设计确认:执行所需的需求稿或设计稿已经完成,而且公开评审通过,团队已经准备好要编写产品代码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团队还会对需求稿或设计稿做一定的要求,比如把未处理的反馈意见数小于多少作为标准。
功能完成 / 提测:所有定义的功能都已经完成(比如冒烟测试通过率高于 90%),团队已经准备好将焦点转移到质量保证上,并将所有剩余问题都当作 Bug 来跟踪。一些质量基础比较好的团队,也可以把冒烟测试通过率,CI 自动回归用例集通过率、静态代码检查分数、单元测试覆盖率等,作为更加细节具体的完成标准。
里程碑完成:质量已经达到适当水平(如不存在 P0 及 P1 优先级的 Bug),可以上线发布,或者可以开始下一个里程碑。
项目管理的四个对焦
总结:使众人行=认知跨越+能力跃迁
从“学习”到“实战”,掌握底层思维是关键
底层思维+环境变量=方法论
每当你觉得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你就去做一个动作,那就是对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二进制跳动):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使众人行” 从一个人做好自己,到带领一群人成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6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