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技术人员要理解业务?
术业有专攻,分工合作才是团队的本质,让产品人员和运营人员讲清楚就可以了呀,那为何技术人员要理解业务??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如果说多懂一些更好,为何不要求产品和运营来学技术?
技术的门槛要远高于业务的门槛。
我现在还不是架构师,等我成为架构师了再去提升就可以了吧?
不单是架构师要理解业务,所有技术人员都要理解业务,区别只是业务的理解层级和程度不同。
理解业务的好处
1、防止错误的需求和逻辑输入,导致后面无论做的多好都拿不到好的结果
2、识别业务的复杂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需要根据业务来建模(高性能)、取舍(高可用)、预判(可扩展)等
3、结合业务的发展趋势来做技术规划、架构重构、架构演进等。
一个需求的诞生之路
1. 客户遇到了一个问题,或者老板等认为客户/用户会遇到某个问题;
2. 客户或者老板自己想了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把解决方案作为需求提给产品人员;
3. 产品人员将客户的需求描述出来,作为项目需求。
一个坑需求的诞生之路
需求踩坑案例 – 我要一只羊
如何准确理解需求 – 5W1H8C1D
5W1H
5W1H8C1D 案例
【地铁扫码过闸】
1. Who:谁用扫码过闸?-> 用户行为建模得
2. Where:地铁站内有什么特点?-> 系统设计约束
3. When:什么时间用到扫码过闸?-> 系统峰值需求估算
4. Why:为什么要扫码过闸?-> 扫码过闸的优缺点
5. What:需要输出什么?-> 用户期望的效果
6. 8C:环境要求?性能要求?大陆地铁相关要求和香港的一样么?-> 系统设计约束
AARRR 模型 – 端到端 ToC 业务
AARRR 漏斗模型是 PayPal“黑帮”成员之一、美国企业家、天使投资人戴夫·麦克卢尔(DaveMcClure)提出的,适合用来做互联网 ToC 业务的分析。
增长黑客之父肖恩·埃利斯(Sean Ellis)在2010年提出“增长黑客”这个概念的时候,就把 AARRR漏斗模型作为核心模型,他在《增长黑客》这本书中基于这个模型总结了很多成熟的落地技巧。
AA:获取 + 激活
【获取核心】
1. 触达用户:让用户知道产品,触达路径就是“渠道”,比如广告、社交推广、老用户推荐、主播推荐等手段。
2. 吸引用户:让用户进入产品,比如设计有创意的海报、红包现金奖励和送礼品等。
【激活核心】
把获取的用户转化为产品的真实用户。例如,用户下载购物 App 后,可以通过送红包、满10减9、送10张现金券这种方式,引导用户完成一次购物。
RRR:留存 + 收入 + 推荐
【留存核心】
把激活的用户转换为产品的长期用户,不同用户的核心诉求不同。电商业务为例:拼多多,淘宝,京东,各自用户留存的关键是什么?
【收益核心】
将留存的用户转换为收益。例如:用户直接购买产品、购买VIP服务、广告商按照用户点击付费、平台收取交易佣金等。
【推荐核心】
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来实现用户增长。例如:拼多多的拼单,提现。
如何应用 AARRR 理解 ToC 业务?
思维导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二进制跳动):如何提升业务理解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6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