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Kafka的天生就是为了保证高吞吐,高性能,高可扩展的三高架构设计的,所以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你可以适当地从这三高点入手理解。
前置知识
服务端Broker:一个Kafka服务器就是一个Broker(在MQ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中介者)
课程内容
一、Kafka的Zookeeper元数据梳理
1.1 zookeeper整体数据
Kafka将状态信息保存在Zookeeper中,这些状态信息记录了每个Kafka的Broker服务与另外的Broker服务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差异化的功能,共同体现出集群化的业务能力。这些数据,需要在集群中各个Broker之间达成共识,因此,需要存储在一个所有集群都能共同访问的第三方存储中。
这些共识数据需要保持强一致性,这样才能保证各个Broker的分工是同步、清晰的。而基于CP实现的Zookeeper就是最好的选择。另外,Zookeeper的Watcher机制也可以很好的减少Broker读取Zookeeper的次数。
Kafka在Zookeeper上管理了哪些数据呢?这个问题可以先回顾一下Kafka的整体集群状态结构,然后再去Zookeeper上验证。
Kafka的整体集群结构如下图。其中红色字体标识出了重要的状态信息:
Kafka的集群中,最为主要的状态信息有两个。一个是在多个Broker中,需要选举出一个Broker,担任Controller角色。由Controller角色来管理整个集群中的分区和副本状态。另一个是在同一个Topic下的多个相同Partition中,需要选举出一个Leader角色。由Leader角色的Partition来负责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
这些状态信息都被Kafka集群注册到了Zookeeper中。Zookeeper数据整体如下图:
对于Kafka往Zookeeper上注册的这些节点,大部分都是比较简明的。比如/brokers/ids下,会记录集群中的所有BrokerId,/topics目录下,会记录当前Kafka的Topic相关的Partition分区等信息。下面就从这些Zookeeper的基础数据开始,来逐步梳理Kafka的Broker端的重要流程。
例如集群中每个Broker启动后,都会往Zookeeper注册一个临时节点/broker/ids/{BrokerId}。可以做一个试验验证一下。如果启动了Zookeeper和Kafka后,服务器非正常关机,这时Zookeeper上的这个临时节点就不会注销。下次重新启动Kafka时,就有可能因为无法注册上这个临时节点而报错。
1.2 Controller Broker选举机制
在Kafka集群进行工作之前,需要选举出一个Broker来担任Controller角色,负责整体管理集群内的分区和副本状态。选举Controller的过程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抢占Zookeeper的/controller节点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所有的Broker谁先往zookeeper成功注册/controller
节点,谁就是controller broker。
当一个集群内的Kafka服务启动时,就会尝试往Zookeeper上创建一个/controller临时节点,并将自己的brokerid写入这个节点。节点的内容如下:
{"version":1,"brokerid":0,"timestamp":"1661492503848"}
当一个应用在Zookeeper上创建了一个临时节点后,Zookeeper需要这个应用一直保持连接状态。如果Zookeeper长时间检测不到应用的心跳信息,就会删除临时节点。同时,Zookeeper还允许应用监听节点的状态,当应用状态有变化时,会向该节点对应的所有监听器广播节点变化事件。
这样,如果集群中的Controller节点服务宕机了,Zookeeper就会删除/controller节点。而其他未注册成功的Broker节点,就会感知到这一事件,然后开始竞争,再次创建临时节点。这就是Kafka基于Zookeeper的Controller选举机制。
选举产生的Controller节点,就会负责监听Zookeeper中的其他一些关键节点,触发集群的相关管理工作。例如:
- 监听Zookeeper中的/brokers/ids节点,感知Broker增减变化
- 监听/brokers/topics,感知topic以及对应的partition的增减变化
- 监听/admin/delete_topic节点,处理删除topic的动作
另外,Controller还需要负责将元数据推送给其他Broker。
1.3 Leader Partition选举机制
在Kafka中,一个Topic下的所有消息,是分开存储在不同的Partition中的。在使用kafka-topics.sh脚本创建Topic时,可以通过–partitions 参数指定Topic下包含多少个Partition,还可以通过–replication-factors参数指定每个Partition有几个备份。而在一个Partition的众多备份中,需要选举出一个Leader Partition,负责对接所有的客户端请求,并将消息优先保存,然后再通知其他Follower Partition来同步消息。
在理解Leader Partition选举机制前,需要了解几个基础的概念:
AR
:Assigned Repllicas。 表示Kafka分区中的所有副本(存活的和不存活的)ISR
:表示在所有AR中,服务正常,保持与Leader同步的Follower集合。如果Follower长时间没有向Leader发送通信请求(超时时间由replica.lag.time.max.ms参数设定,默认30S),那么这个Follower就会被提出ISR中。(在老版本的Kafka中,还会考虑Partition与Leader Partition之间同步的消息差值,大于参数replica.lag.max.messages条就会被移除ISR。现在版本已经移除了这个参数)OSR
:表示从ISR中踢出的节点。记录的是那些服务有问题,延迟过多的副本
其中,AR和ISR比较关键,可以通过kafka-topics.sh的–describe指令查看。
[oper@worker1 kafka_2.13-3.2.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describe --topic disTopic
Topic: disTopic TopicId: vX4ohhIER6aDpDZgTy10tQ PartitionCount: 4 ReplicationFactor: 2 Configs: segment.bytes=1073741824
Topic: dis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2 Replicas: 2,1 Isr: 2,1
Topic: disTopic Partition: 1 Leader: 1 Replicas: 1,0 Isr: 1,0
Topic: disTopic Partition: 2 Leader: 2 Replicas: 0,2 Isr: 2,0
Topic: disTopic Partition: 3 Leader: 2 Replicas: 2,0 Isr: 2,0
这个结果中,AR就是Replicas列中的Broker集合。而这个指令中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是被记录在Zookeeper中的。
接下来,Kafka设计了一套非常简单高效的Leader Partition选举机制。在选举Leader Partition时,会按照AR中的排名顺序,靠前的优先选举。只要当前Partition在ISR列表中,也就是是存活的,那么这个节点就会被选举成为Leader Partition。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LeaderPartiton的选举过程。
#1、创建一个备份因子为3的Topic,每个Partition有3个备份。
[oper@worker1 kafka_2.13-3.2.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create --replication-factor 3 --partitions 4 --topic secondTopic
Created topic secondTopic.
#2、查看Topic的Partition情况 可以注意到,默认的Leader就是ISR的第一个节点。
[oper@worker1 kafka_2.13-3.4.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describe --topic secondTopic
Topic: secondTopic TopicId: W3mXDtj1RsWmsEhQrZjN5g PartitionCount: 4 ReplicationFactor: 3 Configs: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1 Replicas: 1,0,2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1 Leader: 0 Replicas: 0,2,1 Isr: 0,1,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2 Leader: 2 Replicas: 2,1,0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3 Leader: 1 Replicas: 1,2,0 Isr: 1,0,2
#3、在worker3上停掉brokerid=2的kafka服务。
[oper@worker3 kafka_2.13-3.2.0]$ bin/kafka-server-stop.sh
#4、再次查看SecondTopic上的Partiton分区情况
[oper@worker1 kafka_2.13-3.4.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describe --topic secondTopic
Topic: secondTopic TopicId: W3mXDtj1RsWmsEhQrZjN5g PartitionCount: 4 ReplicationFactor: 3 Configs: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1 Replicas: 1,0,2 Isr: 1,0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1 Leader: 0 Replicas: 0,2,1 Isr: 0,1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2 Leader: 1 Replicas: 2,1,0 Isr: 1,0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3 Leader: 1 Replicas: 1,2,0 Isr: 1,0
从实验中可以看到,当BrokerId=2的kafka服务停止后,2号BrokerId就从所有Partiton的ISR列表中剔除了。然后,Partition2的Leader节点原本是Broker2,当Broker2的Kafka服务停止后,都重新进行了Leader选举。Parition2预先评估的是Replicas列表中Broker2后面的Broker1,Broker1在ISR列表中,所以他被最终选举成为Leader。当Partiton选举完成后,Zookeeper中的信息也被及时更新了。
/brokers/topics/secondTopic: {"partitions":{"0":[1,0,2],"1":[0,2,1],"2":[2,1,0],"3":[1,2,0]},"topic_id":"W3mXDtj1RsWmsEhQrZjN5g","adding_replicas":{},"removing_replicas":{},"version":3}
/brokers/topics/secondTopic/partitions/0/state: {"controller_epoch":20,"leader":1,"version":1,"leader_epoch":2,"isr":[1,0]}
Leader Partitoin选举机制能够保证每一个Partition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Leader Partition。但是,是不是只要分配好了Leader Partition就够了呢?
1.4 Leader Partition自动平衡机制
在一组Partiton中,Leader Partition通常是比较繁忙的节点,因为他要负责与客户端的数据交互,以及向Follower同步数据。默认情况下,Kafka会尽量将Leader Partition分配到不同的Broker节点上,用以保证整个集群的性能压力能够比较平均。
但是,经过Leader Partition选举后,这种平衡就有可能会被打破,让Leader Partition过多的集中到同一个Broker上。这样,这个Broker的压力就会明显高于其他Broker,从而影响到集群的整体性能。为此,Kafka设计了Leader Partition自动平衡机制,当发现Leader分配不均衡时,自动进行Leader Partition调整。
Kafka在进行Leader Partition自平衡时的逻辑是这样的:他会认为AR当中的第一个节点就应该是Leader节点。这种选举结果成为preferred election 理想选举结果。Controller会定期检测集群的Partition平衡情况,在开始检测时,Controller会依次检查所有的Broker。当发现这个Broker上的不平衡的Partition比例高于leader.imbalance.per.broker.percentage
阈值时,就会触发一次Leader Partiton的自平衡。这个机制涉及到Broker中server.properties配置文件中的几个重要参数:
#1 自平衡开关。默认true
auto.leader.rebalance.enable
Enables auto leader balancing. A background thread checks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tion leaders at regular intervals, configurable by `leader.imbalance.check.interval.seconds`. If the leader imbalance exceeds `leader.imbalance.per.broker.percentage`, leader rebalance to the preferred leader for partitions is triggered.
Type: boolean
Default: true
Valid Values:
Importance: high
Update Mode: read-only
#2 自平衡扫描间隔
leader.imbalance.check.interval.seconds
The frequency with which the partition rebalance check is triggered by the controller
Type: long
Default: 300
Valid Values: [1,...]
Importance: high
Update Mode: read-only
#3 自平衡触发比例
leader.imbalance.per.broker.percentage
The ratio of leader imbalance allowed per broker. The controller would trigger a leader balance if it goes above this value per broker. The value is specified in percentage.
Type: int
Default: 10
Valid Values:
Importance: high
Update Mode: read-only
这几个参数可以到broker的server.properties文件中修改。但是注意要修改集群中所有broker的文件,并且要重启Kafka服务才能生效。
另外,你也可以通过手动调用kafka-leader-election.sh
脚本,触发一次自平衡。例如:
# 启动worker3上的Kafka服务,Broker2上线。
# secondTopic的partion2不是理想状态。理想的leader应该是2
[oper@worker1 kafka_2.13-3.4.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describe --topic secondTopic
Topic: secondTopic TopicId: W3mXDtj1RsWmsEhQrZjN5g PartitionCount: 4 ReplicationFactor: 3 Configs: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1 Replicas: 1,0,2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1 Leader: 0 Replicas: 0,2,1 Isr: 0,1,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2 Leader: 1 Replicas: 2,1,0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3 Leader: 1 Replicas: 1,2,0 Isr: 1,0,2
# 手动触发所有Topic的Leader Partition自平衡
[oper@worker1 bin]$ ./kafka-leader-election.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election-type preferred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2
Successfully completed leader election (PREFERRED) for partitions secondTopic-2
# 自平衡后secondTopic的partition2就变成理想状态了。
[oper@worker1 kafka_2.13-3.4.0]$ bin/kafka-topics.sh -bootstrap-server worker1:9092 --describe --topic secondTopic
Topic: secondTopic TopicId: W3mXDtj1RsWmsEhQrZjN5g PartitionCount: 4 ReplicationFactor: 3 Configs: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0 Leader: 1 Replicas: 1,0,2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1 Leader: 0 Replicas: 0,2,1 Isr: 0,1,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2 Leader: 2 Replicas: 2,1,0 Isr: 1,0,2
Topic: secondTopic Partition: 3 Leader: 1 Replicas: 1,2,0 Isr: 1,0,2
但是要注意,这样Leader Partition自平衡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重的操作,因为要涉及到大量消息的转移与同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丢消息的可能。所以在很多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线上环境,会选择将参数auto.leader.rebalance.enable设置为false,关闭Kafka的Leader Partition自平衡操作,而用其他运维的方式,在业务不繁忙的时间段,手动进行Leader Partiton自平衡,尽量减少自平衡过程对业务的影响。(为什么会丢消息?见1.5)(Kafka丢消息的第一条可能导火索)
*1.5 Partition故障恢复机制
Kafka设计时要面对的就是各种不稳定的网络以及服务环境。如果Broker的服务不稳定,随时崩溃,Kafka集群要怎么保证数据安全呢?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Leader Patition和Follower之间的工作流程:
- 当一组Partition中选举出了一个Leader节点后,这个Leader节点就会优先写入并保存Producer传递过来的消息
- Leader节点保存以后,再同步给其他Follower(这个过程通常是异步的)
所以,大家思考一下,上述流程中,如果Leader Partition所在的Broker服务发生宕机时,Kafka就只能触发Leader Partition的重新选举了。但是,在选举过程中,原来Partition上的数据是如何处理的呢?
答案是,Kafka为了保证消息能够在多个Parititon中保持数据同步,内部记录了两个关键的数据:
LEO(Log End Offset)
: 每个Partition的最后一个Offset。这个参数比较好理解,每个Partition都会记录自己保存的消息偏移量。leader partition收到并记录了生产者发送的一条消息,就将LEO加1。而接下来,follower partition需要从leader partition同步消息,每同步到一个消息,自己的LEO就加1。通过LEO值,就知道各个follower partition与leader partition之间的消息差距HW(High Watermark)
: 【翻译:高水位】。一组Partiton中最小的LEO。Follower partition每次往leader partition同步消息时,都会同步自己的LEO给leader partition。这样leader partition就可以汇总到所有Follower Partition的HW值,然后通过比较得到整个集群最终的HW值,并同步给各个follower partition。leader partition认为这个HW值以前的消息,都是在所有follower partition之间完成了同步的,是安全的。这些安全的消息就可以被消费者拉取过去了。而HW值之后的消息,就是不安全的,是可能丢失的。这些消息如果被消费者拉取过去消费了,就有可能造成数据不一致(主从partition同步的核心)
说实在,就算我把上面的两个概念告诉大家了,但是很多人都会不理解,特别是一些对生产者端ack
机制有印象的朋友,对于这个丢数据情况理解会更加艰难。
首先,我希望大家在记忆理解HW-高水位
值的时候,心中能浮现出下面这个图片(木桶效应。我才HW之所以叫HW就是源于木桶效应):
我想这个图片已经非常形象了。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那块最短的板。对于Kafka某个partition集群来说,他们的数据安全点取决于整个patition集群中HW
最小的那个Folloer patition
。
也就是说,在所有服务都正常的情况下,当一个消息写入到Leader Partition后,并不会立即让消费者感知。而是会等待其他Follower Partition同步。这个过程中就会推进HW。当HW超过当前消息时,才会让消费者感知。比如在上图中,4号往后的消息,虽然写入了Leader Partition,但是消费者是消费不到的。
上面说的这些跟ack机制没关系,是两码事
当服务出现故障时,如果是Follower发生故障,这不会影响消息写入,只不过是少了一个备份而已。处理相对简单一点。Kafka会做如下处理:
- 将故障的Follower节点临时踢出ISR集合。而其他Leader和Follower继续正常接收消息
- 出现故障的Follower节点恢复后,不会立即加入ISR集合。该Follower节点会读取本地记录的上一次的HW,将自己的日志中高于HW的部分信息全部删除掉,然后从HW开始,向Leader进行消息同步
- 等到该Follower的LEO大于等于整个Partiton的HW后,就重新加入到ISR集合中。这也就是说这个Follower的消息进度追上了Leader
如上图,broker1宕机重启后,LEO从5变为3。高水位HW后的数据都不要了
如果是Leader节点出现故障,Kafka为了保证消息的一致性,处理就会相对复杂一点。
- Leader发生故障,会从ISR中进行选举,将一个原本是Follower的Partition提升为新的Leader。这时,消息有可能没有完成同步,所以新的Leader的LEO可能会低于之前Leader的LEO
- Kafka中的消息都只能以Leader中的备份为准。其他Follower会将各自的Log文件中高于HW的部分全部清理掉,然后从新的Leader中同步数据(万恶之源,这就是为什么说kafka天生就可能丢消息)
- 旧的Leader恢复后,将作为Follower节点,进行数据恢复
不知道同学们意识到什么没有,按照我们一开始给出的partition群,以及他们的LEO情况,这时候leader宕机了,然后重新连接上来成为了follower,那很可能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在这个过程当中,Kafka注重的是保护多个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但是这样,消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服务极端不稳定的极端情况下,Kafka为了保证高性能,其实是牺牲了数据安全性的。Kafka并没有保证消息绝对安全。而RocketMQ在这一方面做了改善,优先保证数据安全。后续学习RocketMQ时,可以对比Kafka理解一下。
在这里你或许会有一个疑问,这个机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各个Broker中记录的HW是一致的。但是HW和LEO同样是一个分布式的值,怎么保证HW在多个Broker中是一致的呢?
(PS:想要对HW机制有个更好的理解,建议点击右边传送门看看大佬的文章,《Kafka 3.0 源码笔记(12)-Kafka 服务端分区异常恢复机制的源码分析》)
1.6 HW一致性保障-Epoch更新机制
有了HW机制后,各个Partiton的数据都能够比较好的保持统一。但是,实际上,HW值在一组Partition里并不是总是一致的。
Leader Partition需要计算出HW值,就需要保留所有Follower Partition的LEO值。
但是,对于Follower Partition,他需要先将消息从Leader Partition拉取到本地,才能向Leader Partition上报LEO值。所有Follower Partition上报后,Leader Partition才能更新HW的值,然后Follower Partition在下次拉取消息时,才能更新HW值。所以,Leader Partiton的LEO更新和Follower Partition的LEO更新,在时间上是有延迟的。这也导致了Leader Partition上更新HW值的时刻与Follower Partition上跟新HW值的时刻,是会出现延迟的。这样,如果有多个Follower Partition,这些Partition保存的HW的值是不统一的。当然,如果服务一切正常,最终Leader Partition还是会正常推进HW,能够保证HW的最终一致性。但是,当Leader Partition出现切换,所有的Follower Partition都按照自己的HW进行数据恢复,就会出现HW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因此,Kafka还设计了Epoch机制,来保证HW的一致性。
- Epoch是一个单调递增的版本号,每当Leader Partition发生变更时,该版本号就会更新。所以,当有多个Epoch时,只有最新的Epoch才是有效的,而其他Epoch对应的Leader Partition就是过期的,无用的Leader
- 每个Leader Partition在上任之初,都会新增一个新的Epoch记录。这个记录包含更新后端的epoch版本号,以及当前Leader Partition写入的第一个消息的偏移量。例如(1,100)。表示epoch版本号是1,当前Leader Partition写入的第一条消息是100. Broker会将这个epoch数据保存到内存中,并且会持久化到本地一个leader-epoch-checkpoint文件当中
- 这个leader-epoch-checkpoint会在所有Follower Partition中同步。当Leader Partition有变更时,新的Leader Partition就会读取这个Epoch记录,更新后添加自己的Epoch记录
- 接下来其他Follower Partition要更新数据时,就可以不再依靠自己记录的HW值判断拉取消息的起点。而可以根据这个最新的epoch条目来判断
这个关键的leader-epoch-checkpoint文件保存在Broker上每个partition对应的本地目录中。这是一个文本文件,可以直接查看。他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样子的:
[oper@worker1 disTopic-0]$ cat leader-epoch-checkpoint
0
1
29 2485991681
其中第一行版本号;第二行表示下面的记录数。这两行数据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从第三行开始,可以看到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就是epoch 和 offset。epoch就是表示leader的epoch版本。从0开始,当leader变更一次epoch就会+1。offset则对应该epoch版本的leader写入第一条消息的offset。可以理解为用户可以消费到的最早的消息offset。
1.7 总结
Kafka其实天生就是为了集群而生,即使单个节点运行Kafka,他其实也是作为一个集群运行的。而Kafka为了保证在各种网络抽风,服务器不稳定等复杂情况下,保证集群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可扩展三高,做了非常多的设计。而这一章节,其实是从可见的Zookeeper注册信息为入口,理解Kafka的核心集群机制。回头来看今天总结的这些集群机制,其实核心都是为了保持整个集群中Partition内的数据一致性。有了这一系列的数据一致性保证,Kafka集群才能在复杂运行环境下保持高性能、高可用、高可扩展三高特性。而这其实也是我们去理解互联网三高问题最好的经验
学习总结
- 学习了partition的leader选举机制
- 学习了leader partition的自平衡机制
- 学习了partition故障恢复机制,以及HW的深入理解
感谢
感谢大佬【作者:谈谈1974】的文章《Kafka 3.0 源码笔记(12)-Kafka 服务端分区异常恢复机制的源码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18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