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项目变更管理(P507—513,一共7页),一共分为五节,16.1 基本概念;16.2 原则;16.3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16.4 工作内容;16.5 版本发布和回退计划
变更管理的大致作用与基本操作原则,已在整体管理、范围管理等相关章节中介绍。
但由于变更管理方法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加,且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故特设立本章节单独论述。
由于项目逐渐完善的基本特性,意味着早期的共识随着项目进行,对项目不断深入的理解,作业过程与预先的发生变化是必然的。由于项目很少会保质保量地交付,因而变更控制必不可少。
本小节包括项目变更定义、产生的原因、分类、含义,项目管理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即将特定的目标通过规范的计划过程,转化为基准共识之后以指导项目执行,同时作为项目有效监控、收尾的依据。变更管理,即是为使得项目基准与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相一致,应对项目变化的一套管理方法。其可能的两个结果是拒绝变化,或是调整项目基准。
【项目变更管理定义】是指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对项目的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法、项目进度等方面做出的改变。
【变更管理的实质】是根据项目推进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项目认知,不断调整项目努力方向和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需求,提升项目价值。
【项目变更的内容】变化可能是产品范围,即对交付物的需求发生的变化,也可能是项目范围或是项目的资源、进度等执行过程发生的变化。
(5)项目执行过程与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变更管理的原则是项目基准化、变更管理过程规范化。包括以下内容:
(1)基准管理:基准是变更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准计划确定并经过评审后(通常用户应参与部分评审工作),建立初始基准。此后每次变更通过评审后,都应重新确定基准。
(2)变更控制流程化:建立或选用符合项目需要的变更管理流程,所有变更都必须遵循这个控制流程进行控制。流程化的作用在于将变更的原因、专业能力、资源运用方案、决策权、干系人的共识、信息流转等元素有效综合起来,按科学的顺序进行。
(3)明确组织分工:至少应明确变更相关工作的评估、评审、执行的职能。
(4)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变更的来源是多样的,既需要完成对客户可视的成果、交付期等变更操作,还需要完成对客户不可视的项目内部工作的变更,如实施方的人员分工、管理工作、资源配置等等。
(5)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确保其完整、及时、准确、清晰,适当时可以引入配置管理工具,国内使用较多的配置工具有 Rational ClearCase、 Visual SourceSafe和 Concurrent Versions System。
(1)基准计划中应明确资源的配置约定,通常共识的工作部分由项目实施方按基准执行,操作权授予项目经理;
(2)而项目的储备资源属未授权部分,支持项目中的变化操作,权利属项目出资人,在项目中的代表人为管理委员会。
项目控制委员会(CCB——Change Control Board)或配置控制委员会(CCB),
或相关职能的类似组织是项目的所有者权益代表,负责裁定接受哪些变更。
CCB由项目所涉及的多方人员共同组成,通常包括用户和实施方的决策人员。
CCB 是决策机构,不是作业机构;通常 CCB 的工作是通过评审手段来决定项目基
项目经理是受业主委托对项目经营过程负责者,其正式权利由项目章程取得,而资源调度的权力通常由基准中明确。基准中不包括的储备资源需经授权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项目经理在变更中的作用】是响应变更提出者的需求,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及应对方案,将需求由技术要求转化为资源需求,供授权人决策;并据评审结果实施即调整基准。确保项目基准反映项目实施情况。
变更申请是变更管理流程的起点,故应严格控制变更申请的提交。
变更控制的前提是项目基准健全,变更处理的流程事先共识。

由于变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可能简单,也可能相当复杂。
1、越大型的项目,调整基准的边际成本越高,随意的调整可能带来的后果众多,包括基准失效、项目干系人冲突、资源浪费、项目执行情况混乱等。
2、在项目整体压力较大的情况,更需强调变更的提出、处理应当规范化,可以使用分批处理、分优先级等方式提高效率。
3、项目规模小,与其他项目的关联度小时,变更的提出与处理过程可在操作上力求简便、高效,但关于小项目变更仍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变更产生的因素施加影响;防止不必要的变更 ,减少无谓的评估,提高必要变更的通过效率。

变更管理,是项目整体管理的一部分,属于项目整体变更控制的范畴。因涉及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合同管理等多个方面,且影响日益变大,故特在本章单独说明。
如果把项目整体的交付物视作项目的配置项,配置管理可视为对项目完整性管理的一套系统,当用于项目基准调整时,变更管理可视为其一部分。
亦可视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为相关联的两套机制,变更管理由项目交付或基准配置调整时, 由配置管理系统调用,变更管理最终应将对项目的调整结果反馈给配置管理系统,以确保项目执行与对项目的账目相一致。
对于很多软件项目来说,项目变更就必需做相应的版本发布,并制订相应的应急回退方案。为确保版本发布的成功,在版本发布前应对每次版本发布进行管理,并做好发布失败后的回退方案。
(2)备份版本发布所涉及的存储过程、函数等其他数据的存储及回退管理。
(3)备份配置数据,包括数据备份的方式,如Dmp方式
(6)对变更回退的机制职责的说明;如通知相关部门,确定需要回退的关联系统和回退时间点等。
为确保版本发布的成功,在版本发布前应对每次版本发布的风险做相应的评估,对版本发布的过程Check list 做严格的评审。
在评审发布内容时对存在风险的发布项做重点评估,确定相应的回退范围,制定相应的回退策略。为确保每次版本发布风险的可防可控,特准备以下回退方案。
(7)回退后进行相关测试,保证回退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如进行shakedown测试。
对引起回退的原因做深入分析、总结经验,避免下次回退发生。
对执行回退计划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完善公司回退计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豆豆知识杂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24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