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测试A:那啥!抠图仔,线上样式怎么点着点着就出问题了。
前端:啥?线上css样式错乱了?你是不是有缓存啊!清下缓存试试。
测试A(内心戏:这抠图仔一有问题就赖缓存):清缓存后,还有啊!你看看吧!
前端:见鬼了,我本地没复现啊。
问题背景
在某次迭代中,在做产品体验的时候发现从申请记录页面跳转我的订单,在切回来,发现申请记录页样式错乱了。本地调试发现没有该问题。
问题定位
-
发现该问题测试环境会出现,本地环境未复现 -
打开调试面板,定位到样式出现问题元素。发现antd的样式( .ant-card
)覆盖了项目中写的样式(.recordCard___yE53v)。如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场景?为什么该问题测试环境会出现,本地环境未复现?
调试发现 .ant-card
可以从多个chunk文件引入,切换到network面板发现,2966….chunk.css文件是在我们跳转到我的订单页面才引入的。也就是我的订单页面按需加载组件打包出来的样式文件。
到这其实就定位到问题所在了,相同组件在不同页面按需加载的时候css文件被重复打包了。
开发环境不会,是因为我们导入组件是直接导入的node_modules的es模块的文件,如图:
为什么会出现在不同页面按需加载的时候css文件被重复打包了呢?
dynamicImport: {
loading: '@/Loading',
},
umi开启dynamicImport时,会启动按route分包,实现页面级别的按需加载,这种分包模式明显在处理antd的样式模块复用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所以推荐项目开启该模式时,antd应该使用下面的方案二进行处理antd的样式,防止出现偶现的线上问题。
之前代码中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important
去提高样式的权重,当然也有在页面级引入antd.css
的,可能也是因为遇到了antd样式覆盖的问题。
输出方案
方案一:提高recordCard___yE53v
的权重,不推荐。
-
优点:
-
改动对其他业务无任何影响。 -
缺点:
-
治标不治本,其他类似场景问题需要重复处理,代码入侵严重,心智成本比较高。
方案二:修改umi打包配置,对引入多次的antd组件样式不重复打包,需要根据实际项目情况选择。
-
缺点:
-
因为是在整个工程方面改动,影响面比较大,需要放在测试环境验证一段时间 -
打包出来的verdors(3.8M),antdesigns(1.5M)js文件体积会比较大(实际压缩后不会这么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首屏加载速度。 -
优点:
-
采用分包,优化大文件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代码。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minSize: 30000,
minChunks: 2,
automaticNameDelimiter: '.',
cacheGroups: {
antd: {
name: 'antdesigns',
test: /[/]node_modules[/](antd|antd-mobile|@ant-design)[/]/,
priority: 20,
},
vendors: {
name: 'vendors',
test({ resource }: any) {
return /[/]node_modules[/]/.test(resource);
},
priority: 10,
},
},
},
},
// ...
优化后如图所示,申请记录页面跳转到我的订单页面再跳回来,.ant-card
并没有多产生一个css文件引入。整个dist文件包体积从116.5M到108.4M,降低了8.1M。
方案三:直接引入antd的less文件,不推荐
-
样式文件体积过大: 直接引入antd的less文件会导致整个antd样式库被打包到项目中,包括未使用的样式,从而增加了打包后的样式文件体积,影响页面加载性能。 -
影响页面渲染性能: 大量的样式文件会增加浏览器解析和渲染样式的时间,影响页面的加载速度和性能。 -
不利于 缓存 和更新: 直接引入antd的less文件会使样式文件无法通过浏览器缓存和CDN缓存等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和更新。
webpack优化配置之splitChunks
webpack.docschina.org/plugins/spl…[1]
默认值
-
新的 chunk 可以被共享,或者模块来自于 node_modules
文件夹 -
新的 chunk 体积大于 20kb(在进行 min+gz 之前的体积) -
当按需加载 chunks 时,并行请求的最大数量小于或等于 30 -
当加载初始化页面时,并发请求的最大数量小于或等于 30
警告
选择了默认配置为了符合 Web 性能最佳实践,但是项目的最佳策略可能有所不同。如果要更改配置,则应评估所做更改的影响,以确保有真正的收益,所以我们做上述分包策略时,需要根据实际项目情况来处理。
// 下面这个配置对象代表 SplitChunksPlugin 的默认行为。
module.exports =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 有效值为 all,async 和 initial
chunks: 'async',
// 生成 chunk 的最小体积(以 bytes 为单位)。
minSize: 20000,
// 通过确保拆分后剩余的最小 chunk 体积超过限制来避免大小为零的模块。
minRemainingSize: 0,
// 拆分前必须共享模块的最小 chunks 数。
minChunks: 1,
// 按需加载时的最大并行请求数。
maxAsyncRequests: 30,
// 入口点的最大并行请求数。
maxInitialRequests: 30,
// 强制执行拆分的体积阈值和其他限制(minRemainingSize,maxAsyncRequests,maxInitialRequests)将被忽略。
enforceSizeThreshold: 50000,
/**
* 缓存组可以继承和/或覆盖来自 splitChunks.* 的任何选项。
* 但是 test、priority 和 reuseExistingChunk 只能在缓存组级别上进行配置。
* 将它们设置为 false以禁用任何默认缓存组。
*/
cacheGroups: {
defaultVendors: {
/**
* 控制此缓存组选择的模块。省略它会选择所有模块。
* 注:使用/是因为要同时适配unix和windows系统
*/
test: /[/]node_modules[/]/,
// 优先级,默认值0
priority: -10,
// 如果当前 chunk 包含已从主 bundle 中拆分出的模块,则它将被重用,而不是生成新的模块。这可能会影响 chunk 的结果文件名。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default: {
minChunks: 2,
priority: -20,
reuseExistingChunk: true,
},
},
},
},
};
webpack知识延展
线上和本地运行结果不一致,一直是一件让前端开发者头痛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呢?是因为场景不一样,webpack提供了两种模式。
-
Development 模式:
-
在开发模式下,Webpack 会生成映射文件(source map),以便于调试代码。 -
生成的代码不会被压缩,可读性更强,包括注释和格式化。 -
启用了热模块替换(Hot Module Replacement),可以在不刷新页面的情况下更新模块。 -
通常会有更多的详细的错误日志和警告信息,方便开发者排查问题。 -
Production 模式:
-
在生产模式下,Webpack 会对代码进行压缩和优化,以减小文件大小和提高性能。 -
不会生成映射文件,以减少额外的文件大小。 -
移除了开发时的一些辅助功能,如热模块替换,以提高性能。 -
通常会有更少的详细错误日志和警告信息,以减少额外的开销。
我们要杜绝发生线上和本地运行结果不一致的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深入了解项目中会用到的webpack,vite,rollup等前端工程化工具的内部打包机制。
知识补充
-
class="name1 name2"
样式覆盖不是根据这里的类名先后来的 而是根据生成的样式表中的顺序。
参考资料
https://webpack.docschina.org/plugins/split-chunks-plugin/#: https://webpack.docschina.org/plugins/split-chunks-plugi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所谓前端):啥?线上css样式错乱了?我本地运行没问题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28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