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年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商业案例让我记忆深刻。某大型跨国公司为加快招聘效率,使用AI技术进行简历筛选,然而该公司发现自己开发的这一算法在筛选技术岗(如软件工程师)的候选人时,系统性地歧视女性。例如,当检测到简历中有“女子学院”或“女子篮球俱乐部”等字眼的时候,算法便会将简历剔除。怎么科技也会有偏见和歧视呢?
几天前,在新闻上看到deepseek的时候,我正就着蒜头吃一碗新疆特色黄面烤肉,肉香让我无法三心二意,倒是我爸很感兴趣,有点幸灾乐祸:“我觉得当老师好像没什么前景了,有没有想过做点别的?”
我爸那句无心的话,以及我的律师朋友向我抱怨deepseek将会对他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担忧,让我这几天禁不住地思考Deepseek到底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是通过几天的观察,我越来越意识到,对大部分人来说,科技,不是用来拥抱未来的,而是用来验证过去的。
我在小红书上搜索deepseek,出来的提示指令竟有很多和“玄学”相关,不少人把deepseek当成“算命先生”,来为自己算命,据说结果还挺准。

从这一现象,我想到不少最近刷到的一些deepseek帖子,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
第一篇帖子:



刷着刷着,我意识到,大家的确是把deepseek当作工具了,但不是探索新知的工具,而是把它当做了印证自己想法的工具。如果把上面三个帖子标题里的“deepseek”改成“专家”二字,对整篇帖子的内容不会有丝毫影响。
“毒舌专家锐评上海四校,真是又准又歹毒!”
“专家是真的懂教育!”
“专家说班主任可以这样教育青春期的孩子!”
是deepseek毒舌吗?是用户设计的提问毒舌;是deepseek懂教育吗?它不过写出了你想听到的话;deepseek知道如何教育班主任吗?是刚好你也想这样教育班主任。说得尖锐一些,高效而智能的deepseek沦为了一个可怜的“走穴专家”,往返各台智能手机为大家的观点逐一背书。
很多人担心deepseek的出现会不会取代我们的工作,我觉得如果继续把deepseek看作是一位“专家”,大概率不会,除非你的工作领域刚好需要很多专家。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对类似deepseek这样的AI工具不成熟的看法。
1. 人与人之间的已经巨大的认知差距将继续扩大
DeepSeek等AI工具的普及,表面上似乎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平等。然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已经具备较高认知水平的人才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工具,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deepseek像是一个加速器,进一步撕裂已经存在的巨大差异(好像这是所有新科技的“通病”)。
2.提问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AI时代,查找知识的能力逐渐转变为提出问题的能力。DeepSeek可以根据用户的提问提供精准的答案,但前提是用户能够提出一连串正确的问题。然而,提出一个好问题并不容易,它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
3.质疑和验证答案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Deepseek是专家,但专家不是全对的。DeepSeek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验证信息的准确性,但问题在于,谁来验证DeepSeek本身?AI的输出依赖于其训练数据和算法,而这些数据和算法本身可能存在偏见或错误。如果DeepSeek的输出有误,谁来发现并纠正这些错误?我们是否会过于依赖AI,而忽视了人类自身的判断力?
4.要时刻思考,使用DeepSeek会让我们失去哪些能力
尽管DeepSeek等AI工具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效率会随之提升。工具的提升可能会让我们更加依赖它们,甚至导致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退化。例如,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者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变得懒惰。当工具变得越来越强大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某些重要的能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安晨放学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31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