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项目管理工作中,你肯定会看到员工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
● “A 的工作做得很粗糙,质量也不行,只是做完而不是做好。我要怎么批评他,才能让他改正缺点,又不打击他的干劲儿呢?”
● “B 总是越过我和上级沟通,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内容,我不知道要不要批评?”
● “C 上班经常偷偷玩手机,刷短视频,但是工作能力又比较突出,没有耽误工作,公司又强调以结果为导向,我都不知道要不要批评?怎么批评?”
在这些情况下,你会选择批评吗?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如果真的要批评又该如何批评呢?
真的要批评吗?
批评,如果处理的不好,会让双方都陷入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所以,在批评的行动前,我们先要思考真的是否需要进行批评。
比如前面提到的“团队成员越过我和我的上级沟通”这样的一个场景,你真正介意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只是希望自己和他们两个的信息是一致的,那只要约定一个同步机制就好了,你需要批评下级员工吗?所以你看,当你意图从“你不想让员工跨级汇报”变成了“我想让我们三个人之间的信息保持同步”后,批评员工就不再是最好的选择了。
所以,当你遇到一些不符合期待的问题时,建议先从“我不要……”这种意图中走出来,问问自己“我要什么”。然后再来审视采取什么手段是最合适的,这就叫意图转换,如下图所示。

在了解各方面试试信息和自己的意图以后,如果的确需要批评,那又该如何批评呢?
如何批评呢?
我们批评的目的是干嘛呢?主要是为了想要让对方做出改变。所以在批评的时候要遵守下面的三个原则,否则会让对方很难做出改变:
-
人是 OK 的原则。即,对事不对人。批评事,不要打击人,更不能给人贴标签。 -
具体性原则。指出具体哪里做的不好,让对方容易认同。 -
面向未来的原则。体现负面的暂时性和过去时,并提供改变的“出口”。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采用AID 批评法, AID也有救助的意思,和我们的核心目标不谋而合。

-
Act: 指出具体某件时间或者某些行为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 -
Impact: 指出这样的问题带来的影响 -
Decired outcome: 期待的结果以及探讨做出改变具体的措施和行为。
案例分享
其实我刚刚做技术管理不久,发现团队的有个成员工作能力比较好,但是上班期间总是长时间将手机放在电脑前玩游戏。我一开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工作都能够顺利完成,想想算了,而且不喜欢也不知道如何批评。后来知道了AID批评法,于是就找他做了一次开门见上的沟通。
-
A: 直接说明了她上班经常用手机玩游戏,她也认同,并且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 -
I: 讲清楚了这样的行为会对她个人的年底考评不利,而且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不好的影响,让他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上班玩手机没问题,挫伤团队的工作氛围和专注力。 -
D: 希望她以后能力专注工作,进一步探讨是不是平时的工作量不是不够,或者工时评估过于宽松,适当加些压力。另外一方面,如果长久的专注工作累了,可以下楼走个10分钟或者去茶水间休息休息,这样是Ok的。
总而言之,卸下心理包袱,跟着一些合理的方法论指导,批评也不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JAVA旭阳):【技术管理】如何优雅而不失礼貌地批评员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由极客之音整理,本文链接:https://www.bmabk.com/index.php/post/63502.html